注重实践操作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在动手中更好地掌握技能,一份灵活的教案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满足个性化需求,以下是92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活动教案模板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沙子不同的绘画方式,了解两种色彩混合的变化;
2.能大胆尝试用沙子进行绘画,并用滴管给沙子上色;
3.能专注地制作彩沙画,并乐意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胶水、沙子、颜料、纸、塑料滴管、毛巾、布。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沙子怎么不掉
1.师:我们来比赛,看谁能让画里的沙子不乱跑,把它固定在纸上。
2.幼儿尝试操作,探索固定沙子的办法。
3.教师示范:秘密在这里,看!先用胶水在纸上画出想要的图案,再在有胶水的地方撤上沙子。
二、幼儿尝试用沙子在纸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构图——用胶水作笔,在纸上把想画的图形画出来。
2.撤沙——在有胶水的地方撒上一层沙子。
三、感受彩沙画的色彩机理美
1.揭开桌子中间被布遮着的彩色颜料水,教师:看,老师还准备了什么?对,老师准备了很多漂亮的颜色水,还有滴管。
2.师:你们可以用滴管把彩色的颜料水滴到沙子上,就能给沙子涂颜色啦!我还有个秘密要告诉大家,颜色和颜色挨在一起会变魔术。待会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看看他们到底变了吗?
幼儿边操作,边观察颜色滴上去后沙子的变化,感受侵染的效果。
3.将幼儿喜欢的不同颜色陆续地往沙子上空白的地方滴,观察不同的颜色在沙子上相混合的色彩变化。
4.师:刚才你们看到颜色宝宝们有变化吗?
师:对!你们都发现了,颜色宝宝们遇到一起,就会有很多的变化。
四、照片展示,作品分享
1.在指导巡视时,把幼儿画好的作品拍下来。
2.师生共同分享交流作品的含义。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螃蟹的基础上,学习用折、编的方法制作螃蟹。
2、激发幼儿对做做玩玩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纸条、彩纸、胶水、纸盒、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引出 钳子一双,尖刀八把, 身披盔甲,横行天下。
二、 利用课件、观察螃蟹的外行特征。
1、 螃蟹是什么样子的?
2、 螃蟹有几条腿?
3、 螃蟹头上两个大大的象剪刀一样的是什么?(螯)
三、 学习制作螃蟹 小朋友,你们想来做螃蟹吗?老师做了一个螃蟹,你们看。
(一)出示范例,提问: 老师做的这个螃蟹用了哪些材料? 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做的?
(二)教师示范讲解
1、我用折纸的方式做了螃蟹的身体,用长条纸通过折然后用胶水贴做了螃蟹脚
2、螯是用纸剪成的。你们想学吗? 重点讲解编纸的.方法。
3、提示注意卫生。
(三)幼儿操作
1、 介绍材料
2、 在制作的时候想好先做脚还是先做螯。
3、 使用双面胶,撕下的纸放入指定地方。
4、 注意地面的整洁,及时把废纸捡起来。
5、 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现交流
1、给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螃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2、你的螃蟹会爬到哪里去。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 喜欢参加水粉画美术活动,感受用水粉作画带来的乐趣。
2 能迁移生活经验,运用相似联想描画秋天。
3 能用黑色的线条进行创作,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白色土布5米,海绵垫子两块(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课前大面积泼上橙色、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海绵泼色之后将白色土布覆盖在上面),鞋套每人一双(课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笔各若干。水粉颜料,丙烯颜料,香水。
2 乐曲三首:《世纪秋雨》《郊游》《森林狂想曲》。
3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感受过秋天的季节特征,学过有关秋天的儿歌或诗句、歌曲等:有画水粉画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欣赏、感受
(一)欣赏乐曲,描述感受
1 幼儿欣赏歌曲《世纪秋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秋天的音乐请大家一起欣赏,你们仔细听听音乐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 请幼儿闭上眼睛完整地倾听一遍音乐。(在幼儿欣赏音乐时教师喷一点桂花香水)
3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师: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流水声、小鸟叫声等)
师:秋天,小河里有什么动物在玩呢?(小鱼、乌龟、螃蟹,教师讲解一下螃蟹的样子)
师:秋天里还有什么动物飞到南方去过冬?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动着,小鱼、小乌龟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着,就连四处横行的螃蟹也从河里跑出来找小鱼、小乌龟玩,天空中有一群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飞,飞到暖和的南方去过冬。
师:你们还闻到了什么?(桂花香)
师:秋天还有哪些花开呢?
师:秋天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哪些水果是我们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说说秋天的诗、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师:有谁能说说关于秋天水果的儿歌或者诗歌。如儿歌《秋的画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风娃娃钻进树林,在翻着秋的画报。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何老师前段时间吃了一种食物(做动作)。对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话——橘黄蟹肥。
教师小结:原来秋天是这么美好!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各种颜色的菊花,还有各种颜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说到这我还想问问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的歌曲啊?你们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吗?(幼儿边唱边跳《秋天多么美》)
师:啊,跳得好极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请你们和我一块在这块布上跳。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舞蹈后联想作画
(一)彩色足迹
1 播放音乐《郊游》,师生一起在棉布上随音乐“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迹。
2 舞蹈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观察踩踏出来的色块。
师:你们看。白布现在有什么变化没有?
师:有哪些颜色呢?(红色、绿色、蓝色、橙色、黄色——五颜六色)
(二)丰富感受,展开相似联想
1 展开相似联想。
教师根据画面提问,引导幼儿展开相似联想。
哪一块是橙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块是蓝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蓝色的呢?
哪一块是黄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呢?
哪一块是红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呢?
2 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幼儿根据棉布上的足迹进一步展开相似联想。
师: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把刚才说的都画下来好吗?
师:今天我们画画用丙烯颜料还有小排笔,你们是第一次用,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可要听好了。用小排笔沾上颜料之后,要在杯子的旁边舔一舔、刮一刮,然后再开始画。 3 幼儿自由作画。 活动要求:幼儿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迹像什么,然后用黑色的丙烯颜料,在印有足迹的棉布上进行相似联想勾画或添画秋天的景象。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根据足迹的形状,大胆地进行相似联想并用黑色线条勾画,再说出自己所画的秋天。
三、结束部分:相互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评价。
1 幼儿相互评价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作品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2 教师评价总结。如“我今天非常高兴,我喜欢黄颜色的这一块,因为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线条很流畅,构图也很美。我还喜欢蓝色的这一块……”
3 师: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4
一、设计依据
?纲要》中指出5至6岁的幼儿知识经验相对丰富。他们获取知识、动手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想。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身心发展。我们班幼儿有画线描画的经验,但不能很好的去设计,因此,我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从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设计线描画为目的,从而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线条装饰盘子。
(二)鼓励幼儿大胆装饰,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三、重难点
(一)重点:用不同线装饰盘子。
(二)难点:引导幼儿设计不同的图案。
四、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画画、会使用线条装饰。
(二)物质资料准备:纸盘子若干、水彩笔、范例画。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语言导入:以提问的方式进入。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盘子,你们看,我的两个盘子有什么不同呀?哪个更漂亮呢?
2。引导幼儿说出:一个画画了、一个是空的。画画的最漂亮。
3。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老师:我这还有好多空盘子呢?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老师一起来装饰盘子呀?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先欣赏一些优秀的线描作品,感受线的不同变化。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从这些线描画中,你们发现线都有什么不同。
(1)观察线条的形状,有直线、曲线、波浪线。
2。教师示范线描画中常用的线条运用。
(1)小朋友在绘画是注意线条的组合,粗与细、直线与曲线的使用。
(2) 线与线之间的空细,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形来丰富,如圆形、三角形等。
3。发给幼儿纸盘,教师辅导,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画线描画,老师适时指导个别幼儿。
(三)结束本分展示幼儿作品,体会画画的乐趣。
老师请几位幼儿到前边展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线条。老师:咱们小朋友们画的都很好,把你们的作品放到美工区来展示,让大家都来欣赏,好不好?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5
活动意图:湖州是太湖边上有名的“鱼米之乡”,让幼儿能够了解家乡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渔民伯伯是如何捕鱼的?新鲜的鱼儿是从何而来的?而且,平时在学校期间,我发现幼儿也很喜欢饲养一些小鱼等水生动物,我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2、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状图形;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宣纸毛笔颜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出示图画
1、师: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眼的疏密)
2、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眼大小)
3、教师补画三、颜色匹配
四、创编鱼
1、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其他的吗?是怎么样的?
2、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
3、幼儿操作练习编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的'鱼,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师:捕鱼人都很累了,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丰收?有没有都住鱼呢?(观察幼儿编织的有没有注意疏密和颜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编织方法的)你觉得谁的编织的最好?
2、戏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餐吧"!好吗?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面具夸张的形象,能大胆地进行夸张的绘画,体验画脸的乐趣。
2、在观察、模仿、描述、创作的过程中,理解作品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充分感受画面幽默、风趣的特点。
3、能够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的面具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谈话,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里挂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布置一个迪斯尼乐园。
3、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镜子、画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若干面具实物,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是什么?你看了这些面具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面具。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各种各样的面具图。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个面具?它是什么样的?鼻子、眼睛、嘴巴是什么样的'?你看到这样的表情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比较面具与人的面部的差异,感受诙谐情趣。
出示镜子,引导幼儿从颜色的不同、是否对称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教师小结:面具大多是人们在表演和游戏的时候戴的,面部色彩和五官位置的变化,表现了人们的幽默和风趣,充满了喜剧色彩。
4、教师出示绘画材料,引导幼儿讨论设计有趣的脸的图画。
教师:你想画谁?如何将他的脸画得很有趣?
5、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各种有趣的脸的图画。
6、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幼儿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说说你画的是谁?有怎样的表情?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7
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
安排的活动流程为:
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
2、彩色皱纹纸、竹筷若干。
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
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①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的舞步。
③ 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活动
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
(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皱纹纸。
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
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
(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②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想出各种办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③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画出多少种图形。
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④ 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才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b.幼儿画舞谱。
⑤ 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
3、结伴创编
① 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② 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
“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
(评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4、展现欣赏
游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美。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欣赏和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本次活动,我通过一段有快有慢的音乐引导幼儿撕出不同形状的纸,接着在欣赏作品之后让幼儿自由叠加、组合,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针对本次活动中的目标及重难点,可将活动定在小班,难度有些低,我想在下次选课的时候还应考虑的再充分、具体一些。
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随音乐按照有节奏的步伐而移动,或者单独一个人,或者带一个舞伴,或者以集体形式,是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种涵意。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篇8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静物苹果篮子
活动名称:
静物苹果篮子
活动目标:
1.欣赏塞尚的作品《静物苹果篮子》,感受画面中色彩的鲜艳,体验画家用水果的暖色和瓶子、果篮黑色搭配产生的平衡感。
2.大胆讲述自己的对画的感觉。
3.喜欢参与欣赏活动。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塞尚《静物苹果篮子》活动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苹果的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演示课件(塞尚《静物苹果篮子》原图)
(1)“在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感觉?”
(2)“你喜欢画面上的哪样东西的颜色?为什么?”
3.教师演示课件(塞尚《静物苹果篮子》颜色替换图)
(1)“你们都喜欢暖色的苹果,那我们把黑色的酒瓶和篮子也换成暖色,看看会有什么效果好吗?
(2)“看了这幅图你们有什么感觉?”
4.幼儿同时欣赏塞尚《静物苹果篮子》颜色替换图和原图
(1)“你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2)引导幼儿体验黑色的酒瓶和篮子与暖色的水果搭配而给画面产生的平衡感。
5.请幼儿给画取名字。
6.教师介绍画家塞尚和作品的.名称。
活动建议:
塞尚的静物作品很多,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欣赏。
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活动教案模板优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