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理的教案安排,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大家在分享教案时,常常提到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92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腊八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小朋友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小朋友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小朋友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 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小朋友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小朋友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 、我做摸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小朋友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小朋友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扫房子。
二十五 炸豆腐。
二十六 炖羊肉。
二十七 杀只鸡。
二十八 把面发。
二十九 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小朋友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 、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2
设计思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传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西洋节日盛行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们小朋友知道的还有多少?就如“腊八粥到底是哪八样东西?腊八节的来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所不知道却又应该了解的。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想通过绘本故事向孩子介绍“腊八节”,知道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引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初步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团圆美好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美工区:
1、在活动区提供各种粮食、干果小样,帮助幼儿认识了解不同的食材名称和功效,尝试搭配“制作”——我的腊八粥。
2、创设美工活动区,提供各种中国风的绘本图片和金山农民画等图片,鼓励幼儿用剪贴、涂画等方法制作图画,布置成“民俗风”画廊。
阅读区:
1、收集各民间节日的相关图片与书籍,制作中国民俗手册。
2、提供故事图书和图片,鼓励孩子翻阅图书并讲述故事。
3、录制一些关于我国民俗的故事,让孩子倾听、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3
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4
活动来源: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为了让宝贝们了解吃腊八粥的由来,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腊八粥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 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活动准备:
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会认、会写15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3.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食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教学难点: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事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音视频资料展示);朗读法(名家范读、对比朗读、集体朗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图片并设置如下问题:同学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你都了解些什么呢?正如大家说的这样,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是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人物,比如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约定俗成的活动,比如春节贴春联、放爆竹,中秋节赏月、赏桂花;有些节日还会有特定的食物,比如端午节的粽子、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关于我国另一重要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腊八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上腊八粥,沈从文爷爷也用他熟练的笔法为我们记叙了八儿一家喝腊八粥的有趣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本,跟着八儿一起来尝一尝腊八粥。
明确: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后总结。(板书: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层次
1.根据课前预习,齐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做到读通、读顺课文。
明确:会书写本课中“腊”“粥”“腻”等字。
2.播放录音范读,把握文章阅读的节奏,语调和情感基调。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文章围绕腊八粥都讲了哪几件事?
明确: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两件事。(板书:八儿等粥、全家喝粥)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中对于八儿等粥和全家喝粥的两件事,哪件事写得最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八儿等粥的过程写得最精彩、最详写,分别写出了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亲见惊异的全过程。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急红了”一词,运用了神态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写出八儿等粥时焦急的神态,因为妈妈说到夜里才能吃到粥,听到此八儿有些着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要哭的样子很显然是八儿听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故意做给妈妈看的。(板书:迫不及待)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八儿与妈妈分配腊八粥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极度渴望。正是因为熬粥等待的时间过长,八儿才通过分粥的方式来打发苦苦等待的漫长时间。(板书:苦苦等待)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八儿对腊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写出了他想喝到腊八粥的急切心理。(板书:美妙猜想)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理描写,因为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却看到了粥的颜色是黑的,不由得心里产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板书:亲见惊异)
2.指定学生代表,大声朗读描写八儿等粥的语段,让学生再次感受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并思考问题,通过对八儿等粥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八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明确:从八儿等粥的一些描写中,可以归纳概括出来,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3.全班齐读文章的最后两个段落,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后两个段落是对八儿一家喝粥场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中是如何体现腊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明确:八儿一家喝粥的场面是略写,对于腊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则是通过侧面描写展开的:
“虽说……,但……”转折关联词的使用说明粥的颜色虽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确实甜美的;“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说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会吃得香;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了粥的美味胜过腊肉,也写出了八儿一家吃得非常饱,更是对粥味道香甜的描述。(板书:满足惬意)
4.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八儿的馋样体现在哪?
明确:腊八节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夜里才能吃而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写的'是八儿的馋样,对粥分配时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则是将八儿的馋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然粥的颜色超乎八儿的想象,但还是吃了妈妈给的特大的枣,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这些都能写出八儿的馋样。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本篇课文、生活实际与ppt播放其他传统节日的视频,谈谈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有何感想?
明确:传统节日是传统习俗,更是合家团聚的一种表现。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现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快乐、成人们的关怀。一家人团聚,共同营造节日愉快、和谐的氛围,共享天伦之乐。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拓展延伸:带着分析出来的传统节日的浓浓氛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利用今天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你最喜欢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描写,下节课上课前一起来分享。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品尝腊八粥,知道腊八粥是甜甜的,真好吃。
2、初步了解腊八粥里有什么,分清豆类和米类。
活动准备:
1、腊八粥,各种常见的豆类和米类。
2、勺、夹子、不同大小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腊八粥里的秘密
——幼儿品尝腊八粥,看看嘴里都吃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东西呢?(初步感知它的味道)
——看看腊八粥,尝试去发现里面有些什么?(可以从颜色、形状、味道上去分析)
——小结:原来腊八粥里有那么多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豆类、不同颜色的米类,还有像花生一样的果仁)。
2、豆宝宝、米宝宝来分家
——幼儿分豆宝宝和米宝宝(每桌一筐混和着米和豆各一种的教具,让幼儿用小勺或夹子将豆和米分开来,并将豆和米放入不同开口大小的容器中)
——展示幼儿分的结果:
a、看看这些豆宝宝你认识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出示常见的豆类,鼓励幼儿从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区分,并知道它们的名字)
b、豆宝宝有名字,米宝宝也有不同的名字,大家来看一看:看看这些米宝宝都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用显示屏观察比较,初步知道大米、糯米和血糯米)
——将米宝宝和豆宝宝送到厨房间,让营养员阿姨做腊八粥。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口述两三个传说)。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活动反思: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如果直接给孩子自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孩子们也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我通过多媒体ppt课件方式展示腊八节特有的习俗,孩子们看的认真,听的仔细,互相讨论,活动结束后依然沉浸在腊八节的温暖中。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孩子们了解到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将腊八节的食材和如何看日历的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提升了有效的经验,体现了活动和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幼儿园腊八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环境创设:
1.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活动过程:
一、回忆学做腊八粥的过程,了解制作腊八粥的流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绘本中孩子的名字)、奶奶、妈妈都做了哪些事情?
2.根据孩子回答的内容,依次翻阅绘本相应的画面
(1)准备熬粥的东西(大米、高粱、玉米、小米、栗子、核桃、红枣……)
(2)洗好了
(3)准备锅
(4)煮腊八粥
小结:看来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奶奶、妈妈都做了不少事情呢!
幼儿园腊八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