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好演讲稿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演讲的内容,而不是担心遗漏或忘词,撰写演讲稿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演讲的节奏和语气,下面是92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国情怀》演讲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国情怀》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国情怀,我的中国梦
你只看到我的挑战,却没看到我的发展,你有你的美国梦,我有我的中国梦,你否定我的现在,但我决定你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是处到处山寨,我可怜你总是在经济奔溃中徘徊。你可以轻视我们贫穷落后,我们会证明21世纪是谁的时代,复兴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总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我们会恢复昔日的荣光,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代言。
我想世界绝对忘不了2010年,那一年,有一场旷世绝伦的世界博览会,56个国际组织,160个国家,250个会馆,万人空巷。没错,是上海世博会。如果我跟你们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如果我跟你们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你肯定会想废话这不已经发生了。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个人在103年前的梦想,20世纪初,军阀混乱,战争频发。外有强敌,内有动荡,那个年代,那个环境,竟然有人胆敢提出如此梦想,创立万国博览会,那个人叫陆士谔,1910年他出版了《新中国》一书,书中大胆畅想了举办万博博览会的盛况,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强大的新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是岌岌可威的,随时可能成为他人的板上鱼肉,他的梦想被扼杀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即使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生命危险,他积极参加各种革新活动,把自己的想法写种新闻舆论,广播宇宙,1944年,这位伟大的畅想者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你的努力定会换来梦想成真的一天,因为我们亲自证明了这一点,你看,在那浩浩荡荡的70年里长江壮,黄河猛,泰山熊昆仑堡,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北斗升空,杭甬动态,我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梦想,但那是他们的梦想。
我心目中的中国梦是这个样子的,在那个梦中,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能够平视教育机会,在那个梦中,我们不用拼个几年,只能在北京买个卫生间,在那个梦里,我们再也不用群批永远拼不过的老爹,在那个梦里,cctv5能多多直播我们中国足球,在那个梦里,是我们的岛就是我们的岛,我不想提起那个被历史蹂躏过,我只想说,时代早已赋予我们一种使命,那就是自信,高傲的态度去面对新的枪林弹雨,我相信那一天绝对会到来。那一天,年轻天安门和美国白宫共谈建筑之美。那一天,奔腾的黄河之水能与密西西比共论实事浩浩,我相信,这就是中国梦,但着绝不是梦。因为。我们要向他们证明,我泱泱中华与苍天齐寿,与日月同光。
《家国情怀》演讲稿篇2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天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既能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脉脉相传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历史,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
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深厚家园情怀的写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史宗姐妹的事迹
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的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要更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正待我们激情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为中国强,只有青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世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踊跃不前,不思进取。
《家国情怀》演讲稿篇3
小时候,姥爷总爱和我讲解放中国时的故事:有机智的反围剿,有古田会议,有和平解放北京城……他在讲这些故事时,年老的眼睛里总会散发出一种年轻的、有生命力的光芒,这道光芒穿过了岁月,踏遍了时光,时至今日,也仍停留在我心中。
姥爷说,这是一道红色的光芒。
姥爷是一名共产党员。每次在饭桌上,他都会讲起他年轻时的故事和祖国的伟大。姥爷出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不折不扣“战火中成长”的一代。姥爷说,他四岁前,几乎每顿饭都吃不饱,每次闭眼前都要做好醒不过来的准备。而在他四岁那年,新中国成立了,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说到此处,他都会感叹一句祖国的伟大。是的,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都以飞快的速度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祖国的富强是我们一生奋斗的目标。
姥姥说,这是一道绿色的光芒。
她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人民解放军军服的颜色。我们祖国如今的伟大,离不开当初解放军的拼搏。还记得,一次帮姥姥整理东西时,从一本泛黄的书中飘下了一张老照片。我捡起一看:画面中是一个姑娘,梳着两个麻花辫,头戴绿军帽,身穿绿军装,嘴巴笑着,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我惊奇地问:“这是谁呀!”姥姥笑着对我说:“你不认得了?这是我呀!”我再一看——可不是么!那姑娘手拿课本,眉眼弯弯,不是姥姥还能是谁?姥姥说,这是当时去一个村子支教,听说那个村子里有几户都是解放军,连夜换上的。是呀!如果没有人民解放军,哪有我们现在的一切?
我说,这是一道蓝色的光芒。
我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曾经有过因为雾霾天气几个星期不能去学校的经历。那些日子,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天空,每天从早到晚都是灰蒙蒙的。后来,国家出台了政策,人们也在尽己所能的做到低碳环保,随着祖国和人民的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现在,蓝天终于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国家国家,国即是家。每个人的故事,组合起来,便是祖国的故事。在姥爷姥姥的故事中,我不仅看到了个人的命运,还看到了与个人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国家的命运,以及闪耀着的代表祖国的光芒。
《家国情怀》演讲稿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岁岁端午,今又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让寻常百姓充满期待。求吉、纳祥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基本主题。其中,端午节传承更多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设立的,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被后人称为“诗魂"。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变法图强,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之所以彪炳史册,不仅在于他的词赋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在于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愤世嫉俗的坚贞气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的诗词气势恢宏、震古烁今、历久弥新,是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感召和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可以说,弘扬爱国主义是端午节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中国涌现出了无数像屈原一样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苏武出使十九年持节不屈,岳飞精忠报国至死无悔,文天祥正气浩然慷慨就义,林则徐虎门禁烟不畏列强等等,都被传为佳话。这些杰出人物虽生活时代不同,但热爱祖国、捍卫祖国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过端午节最关键的是“寓教于节”,通过纪念屈原,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铭于心、见于行,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
《家国情怀》演讲稿篇5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我想说,不管身处什么时代,青年人都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青年人要有梦想,有担当,这样新中国才有足够的青春力量。”梦想不应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更应与国家挂钩。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拥有的梦想不同,或大或小,但它们都如一盏盏明灯,在黑暗的道路上给人以希望和方向。只有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便铸成了每一个时代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有梦方能追梦。
我所认识的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亦有挑战和曲折。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无论科技还是民生方面,都位列世界前茅。人生的路充满未知,这让我们对未来的探索迸发无穷的乐趣。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亦是这样,中国的潜力很大,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只有克服前进中的逆流漩涡,努力探索未来,中华民族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李大钊曾说过,以青春之我,为世界创建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却仍是发展中国家之一。而我们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全面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辨认行进的方向,把握未来的先机,方能为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否则,纵有爱国之心,亦难酬报国之志。
诚然,2035年的一切与现如今大不相同,中国将更加进步,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但这并不意味着砥砺前行,圆中国梦这一追求会褪色。那时的世界不仅仅是未来的我们的,更属于年轻的你们。新时代的你们要有新的梦想和追求,以更加优秀的姿态拥抱更加辉煌的中国梦。
著名学者罗素曾说:“我这一生被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所支配着,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而新时代的青年们,你们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以万丈豪情拥抱新时代。
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秉持使命与担当,方能不负大国情怀。
《家国情怀》演讲稿篇6
农历五月五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等。端午节的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包括龙舟竞渡、踏百草、插艾子、驱五毒、饮雄黄酒、挂香包、系五彩丝线、吃粽子等。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那些古老的习俗至今有还多少人能说上来?现今社会,如果问到“情人节”、“520”、“双11”,我想很多人,甚至小朋友们都能与你聊上几句,但如果你问起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我想可能不少人抓破头也只是含糊其辞,敷衍塞责两句,追本索源,这与我们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近年来,受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开始热衷于一些所谓的节日,比如“520”,又比如“双11”,这些节日有多少意义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商家们为盈利而想出来的,但是,当它们开始充斥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不能不引起重视了。
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远离“传统”,追求“新潮”。但是我们追求的“新”究竟有何存在的价值,值得我们深思。与之相比,传统节日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就比如说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首先是扶今追昔,纪念先贤。因为先贤“与国共患难”的慷慨。其次则是追本溯源,文化认同。端午节与华夏文明血浓于水,我们过端午节是从文化源头里寻找到根脉和认同,我们不仅要过端午节,还要过得丰富多彩。最后则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回忆,是中华民族的印记。从震天响的龙舟呼号里,我们能听到坚毅;从扑鼻香的竹粽浓味里,我们能看到柔情。毫无疑问,这都是中华民族的品格。我们有责任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节日,只因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民族魂魄里流淌着沸腾的龙之热血。
《家国情怀》演讲稿6篇相关文章:
★ 我选择演讲稿6篇
★ 画画课演讲稿6篇
★ 志向的演讲稿6篇
★ 讲祖国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