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写读后感,比如从人物、情节、等方面分别入手,写作读后感的过程是对思想的锤炼,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下面是92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读后感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读后感篇1
?小学数学》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据了解,《小学数学》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数学》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数学读后感篇2
前一阵子因兴趣研究cmusphinx这套库的应用不得要领,就去查看了下一些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的文章,偶然碰到了数学之美。其实浪潮之巅也是因此开始看的、结果先一步看完了,毕竟一本历史书,一本介绍数学和语言处理的,难度不同
说实话,因为初中高中荒废了太多时间,我的英文和数学基础比较差,我大学的数学都是勉强修过的。一直以来数学对我是一个很恐怖的学科,也不知道为什么计算机专业对数学要求比较高。我个人就是数学分数很低,但是专业课学的还不错,唯一好点的数学科目就是离散数学吧,另外的工科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都是惨不忍睹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还真是低估了数学的作用,一个复杂的语言识别过程,用统计语言模型竟然用那么简单的数学模型就解决了,这对我的冲击很大。另一个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以前那些各种三角函数的变换、三角函数,各种向量,各种空间图形在我印象中就只能用于画设计图,或者搞空间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应用上,想着“这种东西和计算机编程有什么关系?要计算角度,库里不都提供了吗?”,哪成想到改变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方法,就简单的把那么复杂的分裂问题给解决了。现在想想我当初想法还真是幼稚啊,可惜覆水难收,过去的时间已经回不来了,但至少我现在明白了数学的重要性,总能想办法弥补的。
不得不说国内的教科书还真是太死板了。很多书上,先不说没讲应用领域和这个能干吗,有些教科书连推导过程也没说明白。像我大学时候的那几本高代高数的教科书,在某一步关键的过程写一句“显而易见”,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出现了结果,这让我们基础差的人情何以堪啊,更何况我问了那些数学好的,他们想推导出那一步也要想好久。后来换了一下同济大学版,发现同样的定理,同样的范围,就是理解起来容易了不少。果然好书和差一点的书差别真不少。所以我就在网上整理了一些好的数学书籍,等会儿x就贴到文后,以后慢慢补。
"技术分为术和道两种,具体的做事方法是术,做事的原理和原则是道。这本书的目的是讲道而不是讲术。很多具体的搜索技术很快会从独门绝技到普及,再到落伍,追求术的人一辈子工作很辛苦。只有掌握了搜索的本质和精髓才能永远游刃有余。” ,然后吴军先生用搜索反作弊的例子漂亮的解释了这两种差别。我以前做过的项目里,如果出现没想过的情况,就加一个异常处理处理特殊情况,本来很简单的东西,愣是被我搞复杂了。现在想回来,那时候境界太低,连开始的本质和原理都没弄清楚,就埋头搞下去了,以后要多注意点。
我一向喜欢实用性强的方法和工具,在这书里我特别喜欢阿米特·辛格博士的那一章。吴军博士就用寥寥几页的描述中讲解了辛格博士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先帮用户解决主要的问题,再决定要不要纠结在次要的部分上;要知道修改代码的所作所为,知其所以然;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就用简单的,可读性很重要。
不过中间有两个部分没搞明白,最大熵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没搞懂为什么能解决那些问题。贝叶斯网络还能稍微理解,少了马尔科夫链的线性约束,更自由;但最大熵模型真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好用,以后继续研究。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推荐大家读一下。
数学读后感篇3
?趣味数学》这本书和它的名字一样有趣。每次我都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奥数乐翻天”讲的是两三个穿插有数学问题的生动小故事;“数学奇趣馆”是有关“头脑黑客”、“无敌计算王”、“布克”、“阿宝”四人之间的故事,并把数学问题蕴含在情节跌宕的故事中,浅显易懂。
我最喜欢的.还是“数学名人堂”。
每一期“数学名人堂”都会告诉读者一位数学家从小时候不喜欢上学到最后成为数学家的故事。每一期故事,我都认真阅读,因为书里讲的每一位数学家他们从小对数学充满了热爱,虽然不喜欢考试,有时甚至逃学、旷课,可对知识的渴求和执着引领着他们,最终登上了成功的顶峰,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三秒给答案,不给是笨蛋”这个版块。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版块主要就是教给大家同类题的做题规律。每一类型题只要找对了规律,甭说三秒,一秒就能说出答案。
最令我疑惑不解的就是“神秘的旅行”。编辑叔叔们列出的这些题目都是重量级的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然后把答案寄给《趣味数学》编辑部,如果正确,就能当上“探秘骑士”。以后,我要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争取早日当上“探秘骑士”。
?趣味数学》已经伴随我好几年了,让我们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趣味数学》是本好书,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益友。它使我的学习充满乐趣,也使我变得热爱思考。
数学读后感篇4
我看马小跳玩数学之神秘的金字塔通道,是马小跳一家要讨论去哪儿玩儿,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要去世界闻名的金字塔。
三个人去办理了手续,跟随导游去向往已久的埃及,很快,他们到了萨卡拉金字塔,马小跳很想肚独自进去到金字塔里面,可导游说: “要想进入金字塔,就得有密码,因为在金字塔内部有一条通道,通道是一个数码阵,上面有很多数字,有的`下面是机关,只有走正确了,人才会安全。如果你们不了密码,为了安全起见,就必须跟我一起进入金字塔了。导游说完,给了马小跳一个纸条,纸条上是通过数码阵的密码。马小跳和贪玩的老爸看到纸条上写着”1,2,3,5,8 “,而8 的后面就什么都没有了。贪玩老爸和马小跳看了一会,都皱起眉头,不知道怎样走才会安全。没办法,为了生命安全,他们只能跟着导游走。
在导游的带领下,他们很容易就通过了那个所谓的数码阵。
通过数码阵后,马小跳这个后悔呀,因为这个数码阵的密码其实并不难。
我也觉的这个数码阵的密码并不难,纸条上的数字是1,2,3,5,8 而1+2=3,2+3=5,3+5=8 ,接下来5+8=13 ,下一步就应该走13 ,以此类推,就能很容易地通过数码阵了。
我通过这件事情知道了学好数学很重要,能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
数学读后感篇5
?杰出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是我在数学暑假作业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苏步青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读了这个故事,对我有很大的感受,是我内心真正的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也应该学好数学,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发展科学,才能创造我们美好未来。
数学读后感篇6
你们知道吗?数学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总是在不经意间偷偷潜入我们的大脑,引领我们走入一个绮丽而充满遐想的未知世界!
有一次我看见了一本书叫《好玩的数学》我就很好奇,翻开了第一页,第一页的是“神童”小叮当:周末的天气很晴朗,小叮当和妈妈来到了表妹嘟嘟家做客。他们刚一进门就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有大大的烧鸡、新鲜的水果……
表妹嘟嘟做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笔,不知道在研究什么,他似乎对这些美食一点兴趣都没有“嘟嘟表哥来了,快来打个招呼”姑妈走过去,对嘟嘟说道“表哥好!”嘟嘟头也没有抬,说了一句话,继续摆弄着手中的纸和笔。小叮当凑过去一看,原来嘟嘟正在那里研究一道数学题,这道题是:20xx+20xx+20xx+20xx+20xx=?“10015!”小叮当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1006+1016+1026+1036+1046=?”嘟嘟接着问道。“5130!”小叮当半分钟不到就说出了答案。嘟嘟件小叮当算的这么快这么准在边上欢呼起来:“表哥,你真是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其实小叮当是这样算的:20xx+20xx+20xx+20xx+20xx中的每个数之间相差1可以转化为20xx×5+1+2+3+4+5的.形式;1006+1016+1026+1036+1046中美两个数之间相差10,可以转化为1006×5+10+20+30+40的形式。
原来这种算式中是有规律的,小叮当真是太聪明了!我遇到这种形式也会这样算的,数学老师曾经说过这种方式叫“简便方式”。
数学读后感篇7
吴军2012年的作品,源于其在谷歌黑板报的系列文章,讲述数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说明了为什么科学研究中方法论如此的重要,以及数学如何简单优雅地解决问题,直达本质。对比他的其他作品比如《浪潮之巅》、《硅谷之谜》,本书比较偏技术,属于目前大热的数据科学(data science)范畴,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成为常态和趋势的今天,适合所有对it技术及相关管理人员阅读。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包括:
规则vs算法:自然语言处理,在早期几十年基于文法规则都无法达到可应用的效果,终于在转变为基于统计方法且积累了足够数据后,形成了突破,达到了今日可大规模商用的效果。再次说明了数据及算法在今日的重要性。
一些常见应用涉及的优化算法:搜索相关(分词、网络爬虫、索引、结果排名、广告及反作弊)、文本处理(新闻分类、广告相关性、输入法)、地图路线规划、信息指纹、密码学等。这些算法不止适用于这些应用场景,还可以在其他许多地方借鉴,比如用户评论分析也需要用分词和语义分析,许多价值优化算法都需要用到期望值最大化和逻辑回归等。
优雅的理论模型:在初始阶段,出于时间和成本考虑,在技术实现上可能会使用一些拼凑的方法,甚至山寨,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可持续,很难进行系统化的优化,开发维护成本都很高,最终会遇到灾难性问题。做事情需要有境界,最求简单而优雅的理论和工程实现,这在长期是非常有好处的。
吴军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复杂的数学模型讲得很清楚,虽然理解延伸阅读里的具体数学公式还是有些挑战。其实重要的是思想和方法,具体的实现可以在用到时再进一步的了解。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技术讲清楚,也是我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学习磨练。书里提到了启发吴军这方面能力的两本书,即《从0到无穷大》和《时间简史》,会有要去看下。
数学读后感模板7篇相关文章:
★ 植树数学教案7篇
★ 高一数学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