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三的读后感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就像照镜子,既反映出书籍的精华,也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成长变化,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既有客观分析,又有主观感悟,让阅读更加立体,92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体三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体三的读后感7篇

三体三的读后感篇1

我很喜欢《三体》这部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一共分为三部,这个假期我又重温了第三部——死神永生。我发现,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今天就来说一说我新的感悟。

书中描写到人类在了解了宇宙“黑暗森林”状态时,更新了自己的认知,不再那么懵懂莽撞。人类为了打入即将入侵地球的“三体”人的内部,就对三体舰队发射了一颗“人类大脑”,三体人在得到“大脑”后,进行了克隆,重建出了这颗大脑主人的样子,他的名字叫“云天明”。云天明在三体世界收集了很多年的情报后,佯装要见自己的朋友程心一面,将情报以童话故事的形式传递给了程心。由于三体人的思维缺陷,并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人类对童话故事进行了解读,从中得到了很多信息,如:飞船可通过曲率驱动达到光速、宇宙安全声明方式——黑域等等重要内容。这时,震惊的消息传来,三体世界的宇宙坐标被公布,三体星系被更高文明的外星智慧体给毁灭了,地球的位置也随即暴露。人类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黑暗森林打击,想出了三个方案,并付出了几个世纪的努力去实现保护人类的目的。但是,由于对童话故事中的关键信息解读缺失,导致太阳系被二维化,人类辛苦建设的新家园付之一炬。只有极少数人类逃离了这场灾难。后来程心得知了大宇宙的真实图景后,决定躲进小宇宙等待大宇宙的新生。

故事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学知识,深深吸引着我。我很佩服作者刘慈欣,因为他能用现在的科学物理知识,以及我们大多数人都懂的常识,构造出了一个壮丽的宇宙,给我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本书的主人公——程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紧要关头保留着一颗善良的心,避免了多次的战争与危险。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很成功很厉害,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内心。

三体三的读后感篇2

三体文明远超地球文明。然而,再强大的文明,也有他的弱点,比如三体人不会说谎(这是对人类好大的讽刺),他们的思维在交流时直接显示出来,对方一览无余。因三体派出的智子锁死了地球科研的发展,人类在寻找突破,于是针对三体世界不会说谎的缺点,实行了“面壁计划”,在世界挑选了四个面壁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可以不用向任何人汇报,同时他们还可以调动上地球上的一切资源。罗辑,男一号出场,一个社会学家,在科技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竟然也是面壁计划中的一人,所有人都不屑。

面壁者都在为面壁计划这个伟大的战略奔波筹划,有一位计划通过攻击人类舰队使其量子化,用量子来对抗三体,在他的战略被破壁人识破后,开枪自杀。

有一位计划通过爆炸水星毁灭太阳系来对抗三体,这种鱼死网破的战略在被三体破壁人曝光后,因为自己的人民无法接受,被他们用石头砸死。

有一位计划通过思想钢印控制人类思想,后被撤销面壁人身份,最后下落不明……

而罗辑,和其他三个面壁人比起来,除了一无是处外,还游手好闲,他利用面壁人的特权找到一处世外桃源,并动用特权找到了他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庄颜,他们过着的避世的生活。罗辑的行为怎么看也还是不像是一个合格的面壁人(可能就像武侠小说里面一样,越是离经叛道异于常人或疯癫或落魄的就越有可能是江湖高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面壁人?这个让世人都搞不清楚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三体人唯一下令要杀死的人类。他一定有特别的地方,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特殊在哪里,罗辑的破壁人是他自己。他在这个循环中冥思苦想,不断思索其中缘由。他想起来,他见过叶文洁。罗辑与三体组织领袖叶文洁有过一次对话,关于宇宙社会学,叶文洁说了两条核心理论:

一、文明的第一要务是生存。

二、文明不断扩张和强大,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前沿科技被智子锁死,发展很慢。面壁人罗辑根据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提示,研究出了他的方案——向宇宙中发射了一个星球的坐标。因为这个星星的咒语,他又成了一个笑话。

罗辑开始了冬眠,在两个世纪后被唤醒。地球已经变成另一番模样了,新兴人类住到了地下,全部智能化,无法想象的智能化,他们已经是古代人了。这时的地球太空舰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三体派往地球的舰队即将到达,一场大战,箭在弦上。集人类最前沿力量的太空舰队国际,2000多艘太空舰,400多万太空战将,实力空前,严阵以待,与三体舰队一决高下。然而,三体舰队并未出现,只派了一个探测器,就像一滴眼泪。但水滴不像眼泪那样脆弱,相反,它的强度比太阳系最坚固的物质还要高百倍,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在它面前都像纸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弹穿透奶酪那样穿过地球,表面不受丝毫损伤。当人类第一个摸到“水滴”的教授丁仪发现水滴的秘密大叫“快跑”的时候,“水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秒杀人类的太空舰队,从“水滴”开始攻击到结束后往太阳的方向飞去,仅用了十几分钟,代表着人类最高实力水准的太空舰队国际完败。到这里,地球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文明有时也是幸运的。一个叫章北海的古代人,是太空舰队成立的第一批太空人,也是彻底的“失败主义”思想者,他利用坚定的“胜利主义”思想伪装,成功地成为了太空舰队“自然选择”号的执行人,在大战之前控制了这艘太空舰逃离,舰队国际派出四艘去追章北海。他们幸存下来了,但是太空舰队已经毁灭了,回不去了。太空舰上的能量只有五分之一,无法到达补给星球,也不能飞往下一个可能适合地球文明生存的星球。能源之争就是你死我活,“蓝色空间”号赢了,集中了其他四艘的能源,承载着地球文明的种子,驶向外太空,成为太空流浪者。另外,还有两艘战舰提前逃离,得以幸存。大家都明白,地球舰队已经毁灭,要延长太空生存时间就只能抢夺对方的能源,“青铜器”号赢得了能源。

人类的地球太空舰队,仅存两艘,孤舟般,游荡在黑暗的太空中。

地球和三体的太空大战,人类完败。当一个世界面临将被毁灭的时候,人们总是祈求出现一个救世主,拯救苍生。罗辑,成为了地球人的救世主。还记得星星的咒语吗?就是被罗辑施了咒语的那颗星星,被摧毁了。因为罗辑暴露了那个星星的坐标,毁灭之手出于谁?无人知晓。罗辑从和叶文洁的对话中,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它就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树的路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着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罗辑从最初的混世,到成为面壁人隐世,再到给星星发送咒语,时代让他身肩重任,一个孤胆英雄的形象慢慢长成。当地球舰队国际毁灭,罗辑对于星星的咒语的成功,他瞬间成为世人跪拜的救世主。在雪地工程中,人们看到他并不能真正地拯救地球,又失望至极。认为他不应该在人们绝望之时给了大家希望,又让大家的希望破灭。罗辑成了人们最讨厌最厌恶的人,人们把他撵走,不让他住在这里,也没有人愿意载他,只要认出来,就赶下车。罗辑,扛了一把铁锹,走到叶文洁墓旁,给自己挖坟墓……看到这里,好像是看到了一个英雄暮年无力挽狂澜的凄惨。

最后时刻,罗辑与三体进行了谈判,因为他在太阳系布局了信号发射器,只要他的生命停止,地球掌握的三体的坐标也会暴露,三体和地球都会面临被宇宙猎人毁灭的危险。罗辑掌握着三体和地球的命运,与三体形成了抗衡之势,威胁暂时解除,迎来暂时的和平,也可看作是最后的挣扎。

第二部文末,罗辑一家三口团圆了(或许爱人和孩子是这个冷酷的世界对罗辑的一丝丝补偿和温暖),太阳落山了,三体人问:太阳落下了,孩子不会害怕吗?

罗辑说:不会的,因为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

三体三的读后感篇3

初读《三体》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并不大,只是被它的一些故事情节与无限大的脑洞所吸引,我马马虎虎的读完了三体,不求甚解,只是匆匆一眼就过去。当20xx年的时候,《三体》获奖了,此时我才又拿起了《三体》这本书重新读了一遍,当然,不同于第一次的匆匆忙忙,我仔仔细细的了解了三体的世界与设定,被刘慈溪作家的天马行空震惊了,两次读《三体》,不同阅读方式,不同感觉吧。

第一次读《三体》,我便被那个对人类失望,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的叶文洁所吸引,因为这么一个少女从善良到冷漠,我不知道她父亲的遭遇对于她的打击有多大,让一个少女对人类失望到要将自己的生存空间让给其他星球的人,于是我便对于这个少女有了更多的关注,沉浸了进去,不知不觉间我也将《三体》读完了,当然对于那大量的物理名词却是一个也不了解。

直到20xx年,《三体》获得了雨果奖,我才又重新拾起来这本书,我才看到了一个十分宏大的世界,三体星系,水滴,黑域等一个又一个名词不断将这个宏大的世界描绘,我才明白这个地球这么小,而世界又是那么大。尽管有些故事,有些人物在我们看来不可理喻,但《三体》确确实实是一本成功的.科幻小说,正如刘慈欣作者所说,科幻小说的目的是吸引人们的兴趣,让人们去了解真正的物理学,天文学以及这个世界,毫无疑问,《三体》做到了,它的一个又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以及新的物理名词吸引人们的兴趣去了解物理,去了解科学。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无数人们的目光,《三体》每一部都是独立的,却又是紧密相连,独立是它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的,相连确实因为相同的世界观,不可思议却又让人相信,书中的星球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与重生,将文明与文明的摩擦与碰撞表现的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怀疑是否会真的又那么一天,地球与更高级的文明开战,不仅如此,书中更将文明与文明的相处隐喻成人与人的相处,只不过更加残忍,更加暴露。刘慈欣痴迷于世界的构筑,但他绝不仅仅满足于对技术的描写,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而这种思考,一旦从大尺度的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展开,其结论也往往令人震惊。正因如此,《三体》才无愧于中国科幻第一书。

?三体》中最鲜明的问题便是“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以及“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这两个问题突出且显著,书中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却又隐隐约约的显现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也因如此,《三体》才更加引起人们的思考,我认为这问题并没有答案,需要我们真正的面对许才有结论,因此我们此刻要做的就是了解科学,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

三体三的读后感篇4

从来不读科幻小说,第一次就读到了科幻文学的最高峰,就像一个从来不爬山的人,第一次爬山就攀上了珠穆朗玛峰,仰观星空的奇幻瑰丽、时间的恢宏壮阔,俯瞰世界的丰富多彩……心境与感想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生之年读到此书,何其幸也!

这部书就像一个拥有多重维度、蕴含了无限思考与能量的大宇宙。其所跨知识领域维度之广、对宇宙文明思考之深,只能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了!从“文革”中一位物理学家的被批斗致死引发的“三体危机”,到“面壁计划”,到“水滴攻击”,到“黑暗森林法则”,到“威慑纪元”,到“黑暗打击”下三体文明的毁灭,到“掩体计划”“黑域计划”“光速飞船”,到“曲率驱动”星际航行,到“死线”“小宇宙”……

整部书惊奇不断、高潮迭起,作者的想象力“石破天惊”不足以比喻,“奇幻瑰丽”不足以形容!除了丰富的想象,书中更有对历史与社会的反思,读后感.伦理与道德的思辨,各种危机下人性的剖析,以及哲学与艺术的品鉴,善与恶的碰撞,大爱与大美的升华……作者用极高深的科学造诣、哲学修养、文学功底,描绘了地球文明跌宕起伏的命运!可谓“一书历尽三千世,此书读后更无书!”

书的结尾是对文明的终极思考——大宇宙命运的回归。让人只能用“高山仰止”“叹为观止”来表达叹服之情了!在宇宙命运面前,我只能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话来结束这段读后感了——“生又何甘,死又何苦!”

三体三的读后感篇5

刚刚读完这本书,兴奋的感觉冲击着我的大脑。回忆起我在江南造船厂的工作经历,我曾经工作的舰船及其用途和书中描写的宇宙、人类宇宙舰队、三体舰队等等有着何等相似的地方。

航天科学与哪个军种更加类似?我的回答是海军。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对航天器的具体命名是飞船、太空舱,舰队,以及可以让人类生命生存的空间站。所有这些都与海洋、舰艇、舰队、基地等如此的一致。

我曾经在《愿望一号》工作,这艘万吨级船的主要作用就是测控。测控是航天工作中主要的一环。我们需要对从地球发射到太空的飞船进行控制,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飞船本身对飞船进行控制,首先要知道飞船的位置。航天器和空间站对接,也需要知道各自的位置,这就是测控要解决的工作。

“前进四,未处于保护下的人是什么下场:身体被超过自身重量一百二十倍的过载紧贴在舱壁上,先迸射出的是血液,超重下摊成极薄的一层,血渍的面积大得不可想象并呈放射状;然后挤出的是内脏,也很快被压成薄薄的一层,与被压成一片的身体一起,构成一幅丑陋的达利风格的画……

系统进入前进四,处于最高推进功率,飞船的加速将达到120g,所产生的超重是正常状态下人体承受极限的十多倍,这时就要进入深海状态,即在舱室中注满一种叫“深海加速液”的液体,这种液体含氧量十分丰富,经过训练的人员能够在液体中直接进行呼吸,在呼吸过程中,液体充满肺部,再依次充满各个脏器。”

上面是大刘对人类航天舰艇的描述。

我进江南造船厂工作那时,每天路过潜艇船体拼接封闭厂房,对潜艇架构有非常直接的了解,后来上了潜艇,对潜艇内部结构有直观的了解。虽然我从事电器电讯工作,我仍然想要了解潜艇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一艘潜艇就像一颗长长的水滴。其内部有非常密集的环形龙骨支撑着这颗水滴,就像隧道、坑道内支撑的钢梁一样。

潜艇下潜,会受到水压的压力和航行的压力。三体中描写飞船达到120g是个什么概念,比如一个人50kg,120g就是120×9.8×50=58800 kg物体所受的重力。120g也基本相当1200米的水深压力。一艘潜艇完全不可能下潜到这个深度。

随潜艇去试航,随着下潜,会听到噶噶的钢板声音,那是舰体受到水压被挤压后发出的声音,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会害怕。

一艘用高强度钢板建成的潜艇会这样,何况一个人,第一个被挤爆的脏器就是你的肺。如果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那么,人可以在几百米以下的水里生存。但是1000米以下的深海,几乎没有鱼类了。

三体三的读后感篇6

思考宇宙历史,人类文明在一次次毁灭中重生并发展。地球共遭受过四次毁灭性灾难,难以否认此前不存在文明。

我们所处的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化最成功的一次,人类迈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跨入智能文明,历时三十五亿多年。当人类文明进入一个阶段的顶峰便会出现技术爆炸,帮助人类进入下一代文明,然而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加,刻录在人类基因的信息暴露越来越明显,人类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人们为了建造房屋砍伐森林,为了耕种与自然争夺土地,为了生存利益制造核武器、激光导弹……理性使人们变得恐惧,变得软弱,迫使人们探索宇宙,移民星球。

人类文明存活的目标是生存,不管是现存文明还是已消失的文明。

毁灭是宇宙唯一不变的。至于人们常说的大自然无情,那仅是以蚂蚁的目标看待世界,粗浅鄙陋,宇宙无情。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珍惜幸运!

三体三的读后感篇7

?三体 黑暗森林》主要讲述的是本书的主人公之一罗辑在人类科学被三体星人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对叶文洁对他说的一席话的思考,从而提出令人生畏的黑暗森林法则并成功威胁三体星人放缓其对地球的占领计划的故事。我认为这一部也是《三体》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从四位面壁者提出的出人意料的防御计划到太空舰队领导人章北海那具有前瞻性的非工质动力系统和果敢血性的暗杀行动,无不令人震惊和热血沸腾。

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的《三体 死神永生》,交待了人类和三体星人的命运。在此之前两个文明间的战争以及宇宙人类之间的利益争夺,为我们描述了种种我们未曾听闻的战争方式。而第三方高级文明对地球和三体星的毁灭性打击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渺小。在此我不得不对刘慈欣老师表示深深的敬佩。

?三体》的给人的震撼之处不仅在其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三体》严谨的逻辑和硬派的科学理论也让人眼前一亮。在我读《三体》的过程中,我也对《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以及情节的逻辑产生过怀疑,但在多次思考和论证后,还是被刘慈欣老师的严谨深深折服。

当一个世界用光年来表达距离,用亿年来表达时间的时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进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东西。

当然,除去那些超赞的'情节,我更欣赏小说里面对人性的讨论。

当叶文洁向未知的三体世界发送信息,让他们来取代地球文明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对人类或者说是对人性的绝望,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也想象不了文革,但是从叶文洁身上,还是可以看到这场浩劫给人性的重创——多次失望到最终绝望。想到我的一个朋友也跟我说过,单纯并不难,难的是你经历了许多事情,却还能保持单纯。

文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关于这个,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喜欢理性的人,尽管理智在疯狂面前是多么的无力,但是,如果能在一个疯狂的环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罗辑,一个被选中为面壁者的普通人。在巨大的压力下,运用自己的智慧,震慑住了三体人,保护地球免受侵占。之后又作为地球的执剑人保护了地球几十年,被奉为神灵。可是最后,他又被控诉多年前他的一次暴露一个星系位置的试验可能毁灭了一个文明。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人的善变,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可能会客客气气的,当你不再有作用了,便形同陌路。另外,这里罗辑被控诉毁灭了一个文明。那么,我们是否有权利去毁灭一个文明,甚至只是剥夺生命?我想到了之前微博上@能靠点儿谱吗 的一个讨论“按下一个按钮,地球上的某个和你不相关的会死去,然后你会得到许多许多的钱。问题是,你会按下吗?”,也想到前几天泛读课老师问的,(二战期间)你(一个德国少年)会不会去射杀一个俄国的俘虏(他是你的敌人)。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我还是不会去剥夺别人的生命,非要给出理由的话,第一是换位思考我也不希望成为被夺去生命的人,第二就是小说中也有提到的 人可能跟其他文明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人 有爱。

上面我说的关于人有爱的这一点,在另一个主角程心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她的两次抉择“不暴露三体文明的位置、让星环城投降”,就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当然,她的选择,一次让人类面临被三体文明侵占的危险,另一次让人类失去造光速飞船,避免灭掉打击的机会。看起来出于人性的选择却导致了悲剧的结果,是不是她的选择错了呢?我想不是的,微博上@奶牛denny说过“做你所坚信的事,有可能很多年很多年,都不会有人来认可你,赞赏你。更不会被几百人、几千人在公共场合赞许。 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但是,总有一天,有人会很诚心地告诉你,你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我觉得,我们要审慎地做出决定,然后,就去坚持它。

三体三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绿野仙踪读后感读后感通用7篇

读后童年读后感7篇

《指南》读后感7篇

读后童年读后感参考7篇

叶公好龙的读后读后感7篇

《预言》读后感7篇

灯塔读后感7篇

领悟读后感7篇

《赤壁》读后感7篇

幼儿书籍读后感7篇

三体三的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