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真实而感人的读后感能够触动人心,吸引更多人去体验书中的故事与情感,写读后感时,分享个人的情感经历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92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7篇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篇1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收获颇多,给正处毕业季纠结去向的我很多正面的启发。

1、总觉得努力了就可以成功。觉得我认真复习,有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可以考上名校。觉得我提前一年为工作做准备,我就一定可以进华为,宝洁,欧莱雅。觉得进入了那种地方才算成功,但那些向往的往往是前百分之五的'人才能进入的行业。如果将成功定义如此,会陷入无限的压力,焦虑,拖延与迷茫之中。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成功是越走越近,只要比昨天进步一些,就离目标越来越近。

2、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当造成已经不可挽回的损失时,应该尽最大可能将损失减少。道理大家都懂,可能只有等到真正吃亏的时候才能够领悟这其中的大道理吧。

3、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时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就是所谓的等死模式。

4、我们其实并不是喜欢成功本身,而是喜欢比别人成功。

这本书里的观点真的很棒,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人性的一些弱点很鲜明地概括了出来,每看一章都觉得说的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其实这应该就是人性的缺点了。我觉得只有在充分认识到人性的缺点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地改变那些缺点。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篇2

难得的,一学期结束了,第一次读完一整本书,这次是在几百本电子书中挑了标题还比较吸引我的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他曾经是老师,后来选择辞去收入丰厚的工作转而创业。

书中谈及的恰恰是我现在亟需关心的话题,有关择业,有关买房,有关规划自己的生活。

“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王石

作者不仅十分赞同这种说法,还更加“危言耸听”地说:”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他认为,当我们因为房供每个月只有区区一点结余的时候,我们也就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的大额消费或是出游行动,或是工作中所需要的不便宜的职业培训,乃至一次难得的跳槽机会。如果你每一次都以“房贷压力”为理由拒绝这些体验,久而久之,你也会被新浪潮淘汰,到那时,你便可以蜷缩在你那唯一仅剩的房子里,感受那独特的安全感。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宁愿租房不要买房”的经验谈,是在看《金星秀》的时候,当众人眼中的成功舞蹈家金星说她几十年都是在租房住的时候,我也不禁惊讶。

难道是买不起嘛?当然不可能。但是她有一整套的理论,尽管已经记不太清,但我已经被彻底说服。买房,的确,你似乎给自己造了一个美好而稳固的梦,但这梦是否真实美好?离开父母的扶持,你能负担起的也许只有离市中心十分偏远的小两套,从此开启日夜兼程的通勤生活。

也许你说不怕辛苦,但是时间成本呢?每天多少小时花在路上,而回到家后又因为精疲力尽根本无心深造,日复一日,除了房贷越来越少,得到了什么?

那如果你选择依赖父母的实力,让他们帮你买房,作者总结的极好“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由父母控股,因为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父母可能说的话想必我们也不难想象:“房子是我给你买的,工作是我给你找的,让你听话难道不应该吗?”

请问你,准备好被绑架一辈子了吗?

就在我的身边,我的朋友,口齿伶俐,人也机灵聪明,刚过三十,在父母的帮助下娶妻生子买房买车,然后准备把自己的聪慧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在麻将桌上度过余生。他曾在我面前,感叹过想要出去闯闯,但是即使机会来了,他有说走就走的权利吗?没有。

买了房,似乎就意味着从此安了心,一辈子定下来了,接下来就要按部就班结婚生子,然后退休跳广场舞。并不是反对这个过程,只是时机还不到,心会有不甘。

个人感觉,作者整本书边就着“突破常规”这个主题,传达了他的诸多感想,然而逻辑性却并不那么强,不能称得上浑然一体。可以感受出,作者是个经历丰富并且善于总结的人,许多的语句让我感觉精彩绝伦,便纷纷摘抄在本子上:

“你想要在婚姻里获得的东西,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这就是一种修行。”

“恐惧就是一个懦夫,当你触及他的底线,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并且准备和他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称之为“yesbuter”的一类人,这类人常挂在口上的话便是“yes, but...”面对他人的建议或是想法,他会礼貌性的同意,然后不假思索的拒绝,同时为了显得不那么无理,他会找出丰富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以前的我,常常会陷入和yesbuter的争执中,企图用各种道理去说服他们,到最后我发现,他拒绝接受并不是因为道理他不懂,而是他不会那么轻易改变,因为改变突破了他的舒适区,对他而言充满了风险。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这样向我咨询意见的人:我该选a还是b,我很纠结。我给他比较分析以后,推荐a,他会说a是不错,但是b有这些优点....那我只能说,既然你觉得b更好,你就选b吧。他就会接着说:可是b又有许多缺点...直到把我绕晕,他最后会用一句话总结:真不好选,我还是再想想吧。剩我一个人在原地眩晕。在我看来,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抉择面前,你的任何选择,都是同时选择了利好和风险,不论是比较哪一个利好更大还是比较哪一个风险更小,都需要能够承担风险的勇气。如果你只想找到一个只有好处没有任何缺点的方法,那我劝你还是原地不动比较安全。

”愿上帝赐我一个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予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予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篇3

今天推荐的是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是一本融合了心理学和职业规划为一体的书,这本书又像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加长版,涉及了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理、哲学等内容,结合真实的生活案例,介绍了人的思维模式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换个角度去思考

很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在一次外出云游的时候,就把这盆兰花交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盆兰花是师傅的心爱之物。于是每天小心照顾,兰花也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徒弟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花儿摔坏了。徒弟非常担心,一是担心师傅会惩罚自己,二是担心师傅生气伤心。然而,当禅师回来后知道这件事时,不仅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徒弟。徒弟问他为什么?他告诉徒弟说:“我当初种这盆花,只是因为喜爱,并不是为了今天生气而种我们要适应变化。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变化我们应该沉着应对。

换个方式去行动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这已经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的.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响力,如果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只要达到一定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镜子,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粘膜。翀翀算浸泡,只要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屋顶被融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然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景色。

换个心情去感悟

生活好比镜子,你对它笑,它对你笑。什么是快乐呢?就是做事情既快又乐,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成功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追求优秀的过程。成功在每时每刻,而不是在一瞬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当地的每一件事情中,不要追悔昨天,也不要忧虑明天。

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当你投入身心的去工作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篇4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判断法则,或基于生活的经验,或基于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观念,作者幽默地讲述了很多关于思维的秘密。读完后,让人不禁反思,不是每个人人生的不同导致了个人的'快乐或不快乐,命运更多的是由心智模式决定,你的内心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去拆掉自己预设的层层障碍,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也是我们一直以来会犯的一个错误。我们总认为暂时没有取得成功问题不在于自己,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我们只是在等待兴趣的出现。就好比工作,一旦我们发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才会全力以赴投入工作,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在这一个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岗位上得过且过。事实上,是我们都颠倒了工作和兴趣的因果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到终生的事业的概率几乎等同于中彩票的概率。只有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才会发现工作的乐趣,才会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才能保持最初的热情,一如既往地热爱工作。

看完这本书,解答了内心的很多疑惑。一切就如同书里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这个世界里,却唯独没了我们本来的样子。”或许,我们都该勇于拿起这把锤子,打破思维里那堵结实而厚重的墙,勇于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坚持自己的内心,成长为自己理想的模样。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篇5

书中的“努力论”警示我们:如果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如果你从天安门向正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么?即使坚持到环绕地球也不行,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的西北边。没有拆掉思维里的墙,你还以为你的努力会使你离理想越来越近。殊不知,你不努力还与理想离得近一点,越努力,离得越远。所以,每个人都要拆掉思维里的墙,给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你设定是对了,成功就很简单;设定错了或者偏差了,就不可能到达最终目标。

书中的“等死模式”警告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拖拉。比如,你早晨起床,本来预计6点,可是6点闹钟响过后,还想睡会懒觉,翻身再眯一会,等你起来的时候,时间已经7点了。本来计划好的,7点看什么书,8点做什么,9点干什么,10点做什么,因为一时的拖拉,整个计划都拖后,就会让自己很懊恼。如果这时候再来点突发事件,估计就不会按正常的思维方式处理了。也就是——你越是不想动,你就越不动;你越不动,你为此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这种“等死模式”在当今社会很普遍,危害会很大。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时,他就已经陷入了越等待越不行的怪圈,难以自拔,走不出思维里的墙。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不妨试试一个坏的开始,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则永远都不会到来。”该书该告诉我们,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成功,其实就是这样简单。成功虽然是个概率很小的事情,但大部分人也都安闲地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生活,不愿意拆掉思维里的墙。在找不到好的开始时,也只是等待,不愿意有坏的开端。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仅仅等待,连坏的`开端都没有,那么彻底失败也就不遥远了。如果我们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即使是坏的开始,也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回顾生命中那些让我幸福快乐的时刻,都是来自于生命的最深处,这虽不是我生命里最辉煌的时刻,但是为了我的目标默默坚守梦想,就是我的成功。这,需要拆掉思维里的墙!

只要你乐意坚守梦想,并一直在人生之路上前行,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美丽!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篇6

看完了老师的经典著作——《推倒思维的墙》,感触颇深。我认为古典老师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独立思考者。任何深陷现状无法突破或正在努力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帮助你改变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打破束缚自我的思维之墙,你就会找到改变命运的钥匙。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是多么的重要。记得小时候,因为父母给我提供了上学的机会,我才能够学到知识。然后我进入了初中,但我不知道这样一直读书意味着什么。后来,我又考上了高中,因为只有在高中三年后考上高考,才能考上大学,所以拼命读书。但是进入大学后的生活会怎样呢?

可能之前是父母在引导我,所以我的思想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要锻炼自己,让自己推掉心中的围墙,不断超越自己!

经典老师在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方面。比如:买房、恋爱、工作、如何提高安全感、如何获得成功等等。通过阅读,我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了很多思考。可能会有一些担忧——对未来的担忧,但我会克服它们,自信快乐地生活。

正如俞敏洪对本书的.评价:让我们的生命拥有自己的价值。的确,既然上帝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秒,改变思维方式,努力推倒思维的围墙,这样你才会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渴望和期待……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篇7

昨天买了两本书,《拆掉思维的墙》是其中一本。俞敏鸿作序,徐小平再作序。作者古典曾是新东方的培训老师。

顺手翻开,看了前几页略带漫画般的插图,感觉有意思。拿过去给儿子看,他喜欢看图多字少的东西。2分钟不到,他说看完了。我不信。问他,最喜欢里面哪句话?不要等天下雨,还是自己浇花吧。他回答。这句于他的年龄来说最简单实用。他补充说,就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对。我回应他,以后写作文时可以换一种表达,这样,会更新颖一点。

于是,儿子写作业。我回房间读书。爸爸在中间的客厅看电视。屋外,冰冻的湖面映衬出冷清清的月光,茶花躲开残雪的偎依,悄然绽放。

读了第一章第一节买房还是买梦想?没有特别的好感,不能打动我。时间早,顺着读了下去。

美女为什么不认路?是因为在买车时别人告诉她,女人大都没有方向感,买个gps吧。于是很依赖gps。一旦失灵,只有打手机问路。接手机的朋友一声叹息:女人啊,不认路。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树立要认路的.信念。或者本来有一点,迅速被自己和他人否定。信念决定行动,行动反过来证明信念的对错。不认路是事实,于是彻底投降。

给孩子,要给一个信念,做任何事之前先树信念。你行!父母支持你!怀揣着信念上路才有穿越困难的勇气。

如果遇见恐惧,怎么办?古典教给我一个方法——恐惧保险箱。为自己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1.把所有的恐惧写下来,写到不能写为止。

2.把他们放到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3.把恐惧安放好以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4.做好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恐惧箱,有几条自己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5.往往自己担心的事情很少会发生。

第一次听说恐惧保险箱,想让自己和孩子试一试。

为自己准备一个成功日记本,每天写下自己认为小成功的事情。坚持做。遇到过不去的砍时,拿出来读一读,想想曾经的辉煌。增强自信。我准备要实施这个计划。我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不是21天,而是要以年为单位。11年给孩子一个礼物——成功日记本。

才读第一章,便有感悟。难怪新东方掌门人喜欢。信念。恐惧保险箱。成功日记本。读到,并能去实施,是我的幸运。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励志读后感7篇

姐姐的读后感7篇

假期读后感500字7篇

全球通史的读后感7篇

加油我可以读后感7篇

信念读后感优秀7篇

英语读后感推荐7篇

莫言卖白菜读后感7篇

英语读后感优质7篇

《礼记》读后感7篇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