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阅读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在读后感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以下是92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物传记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人物传记读后感篇1
我小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袁隆平真可敬!”虽然我也跟着这么说,但是我连袁隆平是什么人却一无所知。今天,当我看完感人的《袁隆平》这部电影时,才知道,袁隆平很伟大。
袁隆平爷爷舍己为人,有一年闹饥荒,许多人都是吃泥土为生的。他有一次看见了一个小女孩,饿的走也走不动了,便把自己唯一的食物给了她,可意想不到的是,小女孩只咬了几口,剩下的就都又装进了包里。原来,那时的人们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到头能有几个冷得发硬的青团就已经不错了。因为饥荒,人们都把少得可怜的粮食再尽量省着到来年吃。
这时,袁隆平爷爷意识到了饥荒的可怕,二话不说,丢下了手头的工作,去专门研究杂交水稻,目的就是为了结出更好更多的米。当时,因为民心不一,有些人不赞成甚至嫉妒这种做法,便三番两次去糟蹋他的稻子。要知道,那可是他好几年的心血,是他忍受了不知多少严寒酷暑所换来的呀!可是现在却所剩无几,看着眼前的一切,袁爷爷痛哭流涕,但他并没有任何气馁,他甚至赶到了海南继续他的研究。大家都只知道,海南是个很热的地方,每当人们在家里乘凉时,袁爷爷却在外面研究稻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当我看到这里时,我被他那一心想为人民造福,受到多少挫折也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又想到了现在的我,一遇到什么拦路虎就放弃,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人物传记读后感篇2
今天我们学了《钱学森》这篇文章,我很敬佩钱学森这种爱国的精神。钱学森1934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又一次表达了他的思念祖国之情:“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钱学森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美国的高级将领不让他离开时,他的决心也一刻没有动摇,终于,钱学森回国了,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好的条件,还一定要回中国,直到我学会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才明白钱学森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想想我们自己,做事情只要有一点困难就退缩了,而钱学森为了回国奋斗了五年之久,从这里我体会出了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像钱学森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精忠报国的岳飞,投江自尽的屈原,临死也要牵挂祖国胜利消息的陆游……他们不都是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人吗?
人物传记读后感篇3
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给我们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人的骄傲!
钱学森从小就出身在名望很高的钱氏家族里。他的爸爸钱均夫小时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过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大家要投身民主革命。他的妈妈章兰娟是杭州一位富商的女儿,她聪明过人,计算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擅长数学,在家里一心辅导钱学森背诵唐诗、画画、写毛笔字。钱学森出生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为他将来的成才打下了很好的的基础。
钱学森从小就非常好学,学习成绩超常,是班里的优等生。他还有很充分的观察力:他自己做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谁的飞镖都赶不上它,原来钱学森在做飞镖时运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这可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后来上了师大附中学习。
紧接着,他又考上了上海交大,而后去美国留学,拜冯·卡门为师。经过了冯·卡门的深度栽培下,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正教授。而他却一心想着回国,将来让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因为美国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于是把钱学森扣留在美国。最后钱学森接到了美国准予他离开的通知,于是他便回到了他梦寐已久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全力搞好导弹和航天事业。因为钱学森的帮助,中国的'第一颗仿制近程导弹、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和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在20xx年获得“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奖”,在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在这一生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宝藏,他给中国留下了璀璨的辉煌!
我觉得钱学森能成才的关键除了家庭,除了充分的观察力,还有学习兴趣的缘故。钱学森可不是那种凭打骂驯出来的,而是他自己本来就很好学。他好学也有师大附中的功劳,因为师大附中没有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打好理解的基础。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你爱学习,你就肯定能得个好成绩。即使你能靠硬逼而让学习优秀,那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你不会增加自己的观点,只是将你所知道的固定答案交出,相反,如果你有学习兴趣,那你肯定就会加入很多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所以我也要从小就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人物传记读后感篇4
?名人传》,一本人物传记,记叙了众所周知的三位伟大天才的奋斗史,名人传读后感--兔子(郑婉晴)。其中雕塑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是我崇敬的一位人物。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命运坎坷,跌宕起伏,足以媲美一部人物纠葛的好莱坞大片。在罗曼罗兰笔下,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
米开朗琪罗说过:"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悲惨命运的不屈、不屑,甚至是主宰。仅仅这句话,使他拥有比常人更高的完美的品质,他是英雄,他使我们感到卑微与渺小。
他热爱创造,仿佛那是他最炙热的生命。这种由创造引起的冲动,好比一场一场剧烈的火山,爆发出源源不断的思路。
有些人认为他骄傲,自负。没错,但因为他把艺术看得比生命重要,所以关于他的狂野、不羁、高傲都可以被淡化。留下的,只是对天才的褒奖,对生命的赞美,对艺术的追寻,读后感《名人传读后感--兔子(郑婉晴)》。这,就是他所需要的;这,就是那些遗留艺术的真谛。
米开朗琪罗是精神上的贵族,由他之言:"从事艺术的应该是贵人,而不是平民。"
我不清楚罗曼罗兰是以怎样一种心情去小心翼翼的描绘关于米开朗琪罗的一切,他的桀骜不驯,他的精神寄托,他不屑与世俗相争,他看不起艺术上的平民。这样一个人,他的思想超出了一切。
就这样,他超脱般的存在了85年。这样一个迟暮的老人,曾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后世有万人景仰。但是,他却仍是孤独的。他的尖锐,他的锋芒毕露。没人愿意敞开心扉,接纳这个渴望温暖的"孩子"。导致他越来越偏执,渐渐与世界失去沟通。
我宁愿我是那个时代的人,给予他一点点温暖。希望我们的天才永远不要紧蹙眉头。
人物传记读后感篇5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让我百感交集的书,名叫《海伦·凯勒传》。
在海伦凯勒她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病,让她失去了宝贵的听力和那双将要探索世界的眼睛,从此他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废残疾的.人。
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可谁也没料到她能凭着自己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可怕的疾病挑战,在病魔面前,她没有屈服过、没有认输过。而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和难以做到的困难。
海伦·凯勒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女孩,她凭着顽强的、惊人的意志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脾气不再暴躁,甚至开始和亲人以外的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的嘉奖。
如果把我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是渺小的,她那种惊人的意志、顽强拼搏到底的精神、对美好明天的懂憬,无法与之相比。
?海伦·凯勒传》她给了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我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学习她那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益求精、以拼搏到底的精神,实现了她人生最瑰丽的梦想的精神。
人物传记读后感篇6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小牛顿科学馆》,因为曹老师和其他同学都说这本书很好看,所以我也买来看了。
到了家我就马上拿起书本坐在沙发上认认真真得看起来了,哇,里面得图片,漫画非常精美,还有很多有趣得故事,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这套书真是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其中,我最喜欢得一本是《恐龙大追踪》。它主要讲得是从两亿一千万年前到六千五百万年前当时地球得霸主—恐龙。恐龙有很多类型:禽龙,暴龙,异特龙等。其中,我最喜欢得是石头龙,它是白垩纪末期出现于蒙古得草食性恐龙,全长两米。它得头骨很坚硬,隆起呈圆形状,它得头骨会随着年龄逐渐变大,变厚。
书中又讲了恐龙怎么变成化石:恐龙得尸体大部分遗留在河边或湖边,尸体慢慢地腐烂,只剩下骨架,并且渐渐被上升得湖水或河水所淹没,渐渐得,恐龙得骨骼完全被河底或湖底得沉积物给覆盖住,经过百万年,沉积物中得矿物质一点一滴地渗透到骨骼中使骨骼变成石头,也就是化石。
这套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非常喜欢它,里面得很多小实验、小制作不仅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学到得知识,也使我知道了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得东西。怎么样?这套书好看吧?希望你们也来看看,它能让你学到很多得科学知识,那有趣生动得故事,一定会让你看得入迷!
人物传记读后感篇7
前天把曾国藩看完了,曾国藩从某种角度来说算是半个圣人,看完之后的确有过人之处,但离王阳明,孔子或者诸葛亮来说,真的是有些不如。
曾国藩一生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的时候笨,哪怕是躲在他床底下的小偷都会背诵了,他仍然背的支离破碎,他的起伏得从团练说起,一手创建湘军,严格要求,制度分明,把太平天国成功的熬死。之后又不贪大喜功,于是能够终老。
不过我看曾国藩一生除了做人以外,他的功劳不是很明显,创建军队,抵抗太平天国的时候也是胜少败多,他会识人,手下的兵将确实是将才,成功阻击太平天国的进攻,给太平天国沉重打击。如果太平天国不内乱,我估计曾国藩想有所作为就有些难上加难了。
除此以外,我觉得曾帅得胜以后不要太张扬,甚至让弟弟罢官回家的举动更让人钦佩。曾国藩除了稳中求胜外,还有几点需要学习。他的毅力和克制力非常人可比;认准目标不顾一切的性格值得学习;打脱牙和血吞的'忍耐力让人钦佩;曾国藩还善于分析归纳,格言是凡事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做好准备不出马;得势时知道人生要绝对严肃;曾国藩的座右铭是慢慢来;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运用的相当娴熟;他前半生层层碰壁,后来总结改过为,需要有谦的美德,必须要圆滑;只有相信运气在人生中的巨大威力,才算是真正的懂得何谓人生。
这就是曾国藩,一个读死书,打呆仗,却能建立不朽事业的曾国藩。
人物传记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慈善人物事迹8篇
★ 社区人物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