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的作文7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作文可以引领人们对艺术和文化创作的潮流和趋势,优秀的作文要有情感的投入和情感的表达,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92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绑架的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绑架的作文7篇

绑架的作文篇1

范玮琪和赵薇的遭遇无非是受到了偏激的网络舆论的“道德绑架”。说到道德绑架,不禁又让人想起半个多月前网民逼迫内地首富马云为天津灾区捐款的事情,究竟为何会发生道德绑架的事件呢?

所谓的“道德绑架”,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一旦别人没有达到所谓的“道德标准”,就会被冠以“缺德”的恶名。那些“逼捐”和“逼爱国”的道德绑架者曲解了道德和爱国的本质,将自己臆想的道德准则强加在别人身上,别人达不到便施压、指责,甚至谩骂。

虽然范玮琪、赵薇和马云都是名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但他们本质上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公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们所得到的财富和美誉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被社会认可的,但他们未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身先士卒。

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时候,需要公平的对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不要拿着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不能用美德的标准去求全每个人的品德,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以某种偏激的观点对他人横加指责。

欲判他人,应先三省吾身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许多人喜欢用道德捆绑他人,却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这种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奉劝那些道德绑架者在开口指责他人言行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若自己的言行都不符合道德标准,如何能够以德服人?

其实宽容包容本身也是一种美德。我国自古以来都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网络时代我们也应该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宽容友善地对待他人,这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但愿日后网络上能够多一些以德感人的事迹,少一些道德绑架的现象,让更多人以平和的心态散播出他们的正能量。

绑架的作文篇2

我一个七年的闺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绝参与她组织的“救助流浪狗”活动。

闺蜜是个不折不扣的爱狗人士,这些年我看着她为一个又一个动保活动摇旗呐喊,“拦车救狗”有她,“反对狗肉节”有她,“给流浪狗一个家”也有她。我并不是没有同情心,看到虐狗弃狗的新闻会心痛气愤,对于闺蜜在爱狗道路上的满腔热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从小怕狗,遇到大狗会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就算是小狗朝我跑来都会战战兢兢。在几番推辞后,她很生气的说:狗狗那么可爱,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发了条消息找闺蜜理论,却发现她已经把我拉到了黑名单。女明星因为在阅兵日发儿子照片,瞬间被骂上热门。

微博里过十万的评论里充斥着匪夷所思的爱国情怀:“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真是对国家没有感情”;“都不表达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国人”;“这么重要的日子你还要秀小孩,赶快滚出中国”。。。。。。。

大商人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却因为一场灾难没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着逼债般的口气指责他有钱不捐款就是为富不仁。晒娃就不爱国,有钱就该捐款,这是哪门子的强盗逻辑。

如果是个人行为实属可恨,如果是群体行为,那就只能说是可悲了。说到“道德绑架”,就不得不提历史上“阮籍丧母”的典故。

魏晋时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顺,但听闻母亲去世脸上却没有悲戚之情,灵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连一滴泪都没有掉。阮籍的冷漠遭到了众人的不满,纷纷指责他薄情寡义。到了母亲快要下葬的时候,他却因为悲恸过度吐血数升,几乎死去。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礼法,悲伤有很多种形式,泪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绎。

但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只是表情,不是表演,

绑架的作文篇3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国流转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时候也会被当作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追求道德,本是一种良好品质,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衍生出一个新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公交车上时“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会让座了”,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时“不就是一块表吗?摔坏就算了,他只是个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较什么劲”,路边看到乞丐给了点零钱时“看你穿得那么好,怎么只给这么点啊,我那么穷,你不应该多给点吗”,在明星微博下的评论“这么有钱还不如捐给山区,只会贪图享乐”

他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会出言讽刺,仿佛别人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道德绑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当为人提倡的道德变成了束缚人的枷锁,它便也成了导火索,只需一个火花就能将这个社会引爆。

道德应该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形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这些都是优良的美德,为整个社会都增添几分温暖人心的色调。可是,道德绑架让原本的美德变了味,当礼让从美德变成义务,当行善从主动变成被动,这个时代也像被颠倒过来一样。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人们的善良之心,挟持着大众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当人们已经害怕厌倦了,道德也就随之瓦解。

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道德,理性反对道德绑架,让道德绑架不再是行善的绊脚石,让社会被善意和温暖拥簇着,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绑架的作文篇4

他旁边有一个站着的老人,公交车人满为患。辛苦一天的他很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旁边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

他知道他们在鄙夷他一个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但他真的很累很累。低血糖又犯了。翻遍背包也没翻到半点吃的。就在他好不容易忍着头疼找到一颗糖时。后背的大婶在他身上碰了一下。

糖咕噜噜地掉了下去。他回头。“哟,小伙子真没公德心,就不能让个座吗?。”他的头已经快疼的裂开了。那个沾满灰尘的糖还在翻滚,他闭上眼。周围的人一个接一个讨论着他。几分钟后甚至大声地喊。老人无措地站在,连忙冲人群说“没关系,没关系。”

声音更大了。“啧啧啧。”“真厚脸皮。”“他居然能岿然不动?”

他无法争论,他站起身,向老人笑。身体却如化了的雪糕,在人群中轰然倒下。老人终究没有坐上那个椅子。他的糖也终究碎在了众人慌乱的脚步声中。

他应该让座吗?他必须让座吗?他没有公德吗?他是厚脸皮吗?他只是很累,他想休息,他是个人。老人是人,青年是人,孩子是人,男人是人,女人是人,乞丐是人,富豪是人。

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弱势者。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当你拿着“孝亲敬长”的口吻去逼迫别人“行善”时。你就是道德绑架。请不要站在三观的制高点去鄙夷别人。让座是,画墙是,扶过马路是,学生因为老师罚而自杀也是。你不是当事人,你只是看客。你自以为是的“社会公德心”并不能代表一切。这很垃圾。

网络与现实世界,每个键盘侠都是杀人犯。

绑架的作文篇5

道德绑架,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道德观强迫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而在如今的中国,这种荒谬的事居然屡见不止。

例如,某富豪因为没有捐款,被极端网友骂的狗血淋头,甚至还说:“你有那么多钱,应该捐出去一份,反正那些钱对你来说不值一提。”“一点善心都没有,捐点钱怎么了!”“你不捐就是不善良”等等疯狂的言论。

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关于孝方面的“儿子就应该把父母接过去住,女儿就应该老实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赚来的钱就应该全给父母。”等。也有关于其它方面的“年轻人就应该给老人让座、不让座就是不道德”“遇到乞丐就要发善心给钱,给少了就不道德”“小孩子还小不懂事,让着他点哈。”“歌唱节目自爆家里穷苦,希望评委老师通过比赛。”“你弱的人就应该被照顾,有能力的人无需帮忙”“我年纪大,插个队怎么啦?”等等,数不胜数。

我只想说,只要不违法,不违背自己的道德线,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在意少数的疯狂言论,相信在这个文明的时代,还是正常人居多。

绑架的作文篇6

8月5日播出的《中国梦想秀》中,来自贵州的“追梦人”杨成燕,梦想是让失散多年的妹妹认回双亲,一起拍张全家福。杨成燕的妹妹张懿小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张懿在现场一直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还说出了“在你儿子眼里你是个尖酸狭隘的女人”的言论。

张懿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养父母伤心;二是与亲生父母并无感情,她信奉“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认还是不认,张懿已成人,她有权利作出判断。而周立波一再诘问,甚至逼迫,出言不逊,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从法律上说,如果当初张懿的亲生父母遗弃了她,已涉嫌违法;如果将其送养给别人,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她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换言之,张懿可以不认亲生父母,也不必赡养亲生父母。本来一件很纯粹的事,却因周立波的“好心”而变得复杂。

据杨成燕称,其妹妹张懿属于超生,要上交罚款。无奈家里条件太差,杨成燕的父母实在拿不出罚款,只能将仅有1个多月大的女儿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细节应该是,杨成燕的父母重男轻女,因为在生了张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张懿在内,杨家共有四个孩子,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笔者老家,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一些家庭连生了几个女儿,直到生了儿子才满足,孩子多养不起就把女儿送人。

不认亲生父母,总有原因。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不能勉强,更不能道德绑架。他们与养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让养父母难受,已尽孝道。他们认亲有时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养父母劝阻,张懿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养父母的做法,同样值得理解。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大棒,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明显不合适,可能遮蔽真相,伤害法律,掩藏了社会问题。少一些泛道德化,回归到法律命题,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许强过动辄上纲上线,拿道德说事。

绑架的作文篇7

中华民族亘有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源远流长。在千百年前,《世说新语笺疏》中就早有记载:“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于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谦让的意识也渐入人心,仿若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但是如今,谦让似乎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负担。

在儿时的记忆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妈妈,表弟翻我的玩具,弄坏了小汽车,我抢回来它还打我!”面对弟弟的胡闹,满地的狼藉,心中难免充斥着委屈。我们渴望着公平的对待,期待着有个人能站出来说出我们作为长者的心声。而等来的却是家长口中“你比他大…他弄坏就弄坏…你应该让着他”这样类似的言语,于是,“谦让”便衍生成为我们肩上不得不担负起的使命。其实,在我们在严格死守道德底线的同时,已然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却遭到了那些以道德为名的约束或阻挡,最后被颠倒了黑白。于是我们大胆发问,何错之有?真相便是我们都盲目于“道德”的旗号,而被进行了行为上的“绑架”!

像是去年的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天津重建之时,马云的微博却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不少网友指责马云“你不捐款,我也不淘宝了”“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好在逼捐的网友声势浩大,反对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数,“你有钱就得多捐”,在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慈善的首要原则就是自愿,哪怕他是中国的首富,他也有权力决定捐与不捐、捐多少,无人可以强迫,更没必要挥舞道德的“凶器”,去胁迫其他人要怎么样去做。就像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义务,我们应该去呼吁人们去做,而不是由此化为了利器,去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做;我们做好事,也不应该勉强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道德最适合来约束自己,而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人们推崇道德大抵也是因为它的无害,能够逐渐增进社会的安宁和谐,平息纠纷与风波。可如果道德成为人人手中强制他人的利器,就必然会成为每个人毡上的针、背上的刺,设法拔去。

毋庸讳言,在五千年地域文化的光辉下,道德已然深入人心。现实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的“利器”,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显然不合适,反而会煽起群众的躁动,舆论下的风波;反而违背了遵守道德的初衷。莫不如理性的面对,去还原事情的本真,也是时候将道德放回它原本的位置,在运用中以事论事,这样在许多问题上也会少些偏颇。

绑架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亲爱的老师的作文7篇

我的心愿的作文精选7篇

爱祖国的作文的演讲稿7篇

我的姐姐的作文300字7篇

关于奶奶的作文7篇

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作文7篇

读书的读后感的作文7篇

家乡的杨梅作文7篇

春天的燕子作文7篇

中秋为主的作文7篇

绑架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