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包含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一份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一致性,避免内容重复,92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球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球的教案篇1
背景分析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 ——气温持续增长,水资源枯竭,濒危绝种动物大幅增加,空气严重污染……地球先生在哭泣!拯救地球、保护家园,使她永远美丽、安全,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操作领域:利用绘画或漫画的方法表达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与创造美好家园的设想。
3、情感领域: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表达对地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绘画或漫画的形式表现对人类社会的热爱与责任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环境优美的图片若干;破坏环境的图片若干;学生的绘画作品若干(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环保作品)。
生: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收集创作形象资料(图形或实物)。
2、课前收集有关环境白纸或彩纸、油画棒或其他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演示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直接演示“小鸟的家哪儿去了?”,让学生思考:你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了这幅画的感受或体会。
2、我们每个人身边也时常有破坏环境的事发生,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地球环境日益被破坏的各种现象。可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破坏花草树木、乱砍乱伐;猎杀野生动物;白色垃圾的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浪费水资源;向湖泊河流中排放工业废水。(可出示短片片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的?怎么形成的?(由于,造成了)所以早在1970年的时候,美国首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世界地球日”活动。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吗?(4月22日)
3、欣赏图片
a、风景图片:长江第一弯、努江大峡谷、梅里雪山、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澜沧江大峡谷、香格里拉天鹅湖等。
b、植物图片:夹竹桃科植物的花、龙胆花、美人樱科植物的花、虫草、山上的'樱花、雪莲等。
c、动物图片:澳大利亚袋鼠、白鹳、变色龙、金丝猴、大黑熊、犀牛等或者(动物短片)。
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宁静、祥和,但由于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生态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
4、我们小学生可以为环保做哪些事情呢?请学生交流,讨论。可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植树净化空气;如何减少白色污染;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搞环保宣传活动;保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结合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同学们都想得不错,也希望大家尽快行动起来。我想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来纪念这个全球性的日子,画出我们美好的家园。
5、学生练习:
要求:以世界地球日为题,创作一幅保护地球的绘画作品或宣传画。绘画作品要求构思新颖,想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6、展示与评价:围绕“世界地球日”这个,先自评,再互评,最后总评。(以作品环绕地球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7、小结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那一天,拿上我们的作品走上街头,呼吁我们周围的人们,珍惜地球,热爱大自然。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捡起学校的每一张废纸,告诉大家节约用水,用电,告诉人们爱护这唯一的星球。因为:(师生齐读)过去,现在,未来,地球都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了解环保知识的平台,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们通过观察、体验,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认识,树立起热爱生命、热爱生物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对主体知识,从无序到有序,使学生认识不断丰富,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艺术表现中,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到环保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较好的完成作业,且方法各异,有的绘画、有的剪贴画、有的用多种废旧材料来完成,还有的加了文字说明。整堂课,师生共同互动,学生在评价自己作业时融入了真情实感,意识到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地球的明天更美好。为了获得生动的效果,有的学生也作了适当的夸张,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出保护地球的美好前景。
学生评价:
1、 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有哪些?
2、 学生小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
地球的教案篇2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同学们,当你坐在平稳行使的列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这是为什么?(相对运动的缘故)。
1.第一册中我们学过: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绕北极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
2.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
二、制作模拟实验要求及分析
1.制作两个小用具(太阳平行光线板和十字方向标)
2.准备一个地球仪
注意事项:
火柴与地球仪表面是否垂直粘贴?
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一致。
分别把旋转着的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超向学生观察
分析:
1.绕轴旋转问题
2.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3.自转方向分别从北极和南极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形象的比喻:
手势判断法:
从北极上空观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从南极上空观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顺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填写实验记录
三、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吗?
从全球看是怎样的?
从地球上任意一点看又是怎样的?
提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将制作好的太阳光线板对着美国,观察此时中国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关系。
当太阳照向地球时,地球表面,大约有多大面积照不到太阳?为什么?
请你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画图分析。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分析太阳、月亮。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⑴地球自身的特征:不发光
⑵太阳光的照射
四、重复实验
在原火柴位置相对的经线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拟实验说明自转时,白昼黑夜不断变换,请根据日常经验判断地球自转周期
读教材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与太阳的示意图”,了解晨昏线的含义: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为晨线,相反为昏线。
拓展: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上生命形成有关吗?
2.在南半球看太阳和星辰是怎样运动的?
3.在南半球太阳在早、中、晚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完成课后练习
完成科学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
地球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你还记得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发出的感叹吗?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呢?打开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地球的.可爱,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我们出声读文章的3、4段,看看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里?
4、讨论:这两个自然段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自然段都是讲自然资源的,又有什么不同呢?课文以什么为例讲了不可再生资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为什么说他们是不可再生资源呢?能用书中的橘子说说吗?
5、全班齐读。思考:有人说,虽然矿物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但是只要再过几百万或几亿年不就又形成了吗?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6、那么可再生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滥用呢?(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思考:“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他行吗?
7、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老师这有几个图片让我们共同来看一下。其实远不止这些,老师这还有一组数据。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一段?
8、现在你能说说,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吗?
9、过渡: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不再生资源,我们要有节制地开采,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也要加以保护。但是,有人会说,宇宙空间大得很,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不就行了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10、出声读5、6、7段用书中的说明理由。(出示:至少)讨论:至少一词用在此处有什么好处?
11、小结:从刚才的辩论中,我们得知,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是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而在火星或月球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现在还没有实现,即使有一天真的实现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居住呢?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12、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13、齐读8、9自然段。想想: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何感受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吗?
三、总结:文章为什么用《只有一个地球》做题?
说得真好,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明天是否还有绿水青山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响,我国已经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
地球的教案篇4
学生:观察动画,思考问题。
点评:学生的说法等。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注意其中的说明。
学生:积极发言、说明等
归纳:电影院里的座位表能帮我们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的座位表绘制在地球仪的表面,那么,我们就能象在电影院找座位一样,轻松地找到地球仪上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过渡提问: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球仪上绘制出这样的“座位表”呢?
归纳:其实,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分布,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这个“座位表”,人们称其为“经纬”。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纬是如何来准确地给地球表面的任一地点定位的。
环节一:利用经纬在地球仪上定位
讲述:首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标注出的经纬线,找到这些经纬线所对应的经纬度数字,如:20°n、0°纬线、40°s、30°e、150°w、0°经线和180°经线等等。
活动: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课堂活动来学会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活动要求: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在地球仪上,按下列表中的经纬度,找出该经纬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该点的大致经纬度。
环节二:坐标中识别点
过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局部的地图上来判断地理位置,如:给出了局部的经纬地图(如下图),请同学们在简图中给这些点定位(读出其经纬度)。
归纳:这样的练习,由于没有直接标出纬度的南北和经度的东西,我们在判读时,先要确定哪些是南北纬度,哪些是东西经度,然后才能读出各点的经纬度,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面对地球仪的0°纬线,上方是北纬、下方是南纬;
2.面对地球仪的0°经线,左边是西经、右边是东经。
学生:听教师讲述,思考、体会。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有关地球仪的知识,设想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地球仪上的“座位表”。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
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这些对应的经纬线和经纬度。
师生互动:教师提醒学生地球仪上经纬度标注在什么位置?(赤道和180°经线上)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地球仪完成课堂练习,准备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在学生的活动中巡视,指点,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做好点评工作。
学生:回答,说明自己的看法等。
学生:分组练习。
师生互动:在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等等。
学生:回答练习结论,介绍自己小组的学习体会等。
学生:听讲,归纳、笔记等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新技术都要用到经纬知识。地球表面各点的经度、纬度是现代gps、gis、rs技术的基础数据,今后地球的数字化管理也需要经纬的基础数据来支持。因此,每位同学都要学会使用经纬。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有关生活中利用经纬定位的实例等。
学生:交流、自由讨论等。
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
地球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歌曲《画地球》
教学目的: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 4/4
1 2 3 2 1 5︱1 2 3 2 1 5︱5 3 5 3 1 5 3︱4 5 4 3 2 2 ||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地球的教案篇6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队会,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还要鼓动大家保护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能积极自觉地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活动形式:
绍资料、回答问题、表演童话剧、谈感受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今天是4月22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你对地球有哪些了解呢?
二、介绍资料: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多少年来,地球虽然经受了各种磨难,可从来没遇到过今天这样的危机。20xx年10月20日公布的《20xx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xx年前耗光。另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三、表演童话剧——《爱护花草》
文杰:我是小花,我给人们带来了美丽和清香。
林骏:我是小草,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绿色的环境……
文杰:可是有些人们不爱护我们,常常:
林骏:攀折我,文杰:踩踏我。
欣悦:哥们儿,听说咱们家属院旁边新建了一个小林子,景色不错,去瞧瞧吧?
紫怡:行!
苏涛:这花不错么,拔一朵,真香,这草肯定是新发芽的,玩一会儿.剪刀;石头;布;……。天色不早了,回家吧。
志强:听说,咱们家属院旁边建了一个小花园,去看看吧。
欣悦:这花怎么枯了?
志强:这草怎么缺一块少一块,像个光头小和尚。
欣悦:这是谁干的?志强:真气人。
婷芝:去找他们。
紫怡:这花真漂亮。
苏涛:是咱们昨天摘的呀。
志强:你看他们拿的是不是那个花园的花。
婷芝:站住!志强:你们拿的是什么?
苏涛:没拿什么。
欣悦:把手伸出来。
志强:像你们这种不爱护花草的人,花怎么能原谅你们呢?你们会受到惩罚的。
苏涛:我们错了。
四、畅谈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五、总结实践
1、为了让地球的明天会更美丽,我们这些一年级的小朋友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提出意见后,让学生明确保护地球要从我们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护好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所在的社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行动起来,就一定会让我们生活的地球青春常在。
2、成立101环保站
选出首批环保小卫生士。
地球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表现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进行渲染,注意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有关地球表面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2、难点:合理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准备:
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幼儿欣赏册》、彩色卡纸、油画棒、黑色水彩笔、教师范画《我们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我们住在那个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
播放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引导幼儿欣赏在太空中的和鸟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以及人类现代生活的环境等。(提问: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点?)
3、启发幼儿发现地球的颜色与不同地域的关系。
4、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欣赏vcd中的作品《韦雷德里克斯的牧场》感受作品中不规则的分割线和丰富的色彩。(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线条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画家要用这些颜色?这些色块代表着什么?丰富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我们的地球》,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小画家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提问: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地球的上下两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这样的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2、引导幼儿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儿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出示彩色卡纸,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表现一个怎样的地球,为什么?
4、引导幼儿在画纸中先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形表现地球,在添画表现地球的面貌。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的外形运用黑色水彩笔添画出相关的事物。
6、启发幼儿用和谐的颜色表现主体地球和背景。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评价,说说同伴画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活动反思:
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基于现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宇宙与地球感性认识很浅显。而对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很深的了解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宇宙与地球的有关书籍资料等,并为学生提供地球的奥秘的相关网站,充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紧紧围绕“地球的样子”“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和“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介绍的,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补充有关知识:我国的森林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的几个数字及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这时学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
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这句话不够全面,学生回答的面有点窄。
地球的教案篇8
活动设计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保护地球关系到我们大家的未来,因此要让幼儿从小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节约有限的资源,发展绿色科技,走可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2、激发幼儿“保护地球母亲”的意识和树立发展绿色科技的远大理想。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爱护环境、节水节电等做起。
2、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的意识。
活动准备
dvd、资料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地球目前的严峻情况。
2、引导幼儿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的意见。
3、总结,幼儿担负起小主人的职责,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电视及讲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并畅谈自己的理想,但在幼儿树立理想上,我应该创设一些人类保护地球的成就情景,让幼儿有更丰富的体验。我会不断地总结和努力,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地球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 三峡的教案8篇
★ 有关桥的教案8篇
★ 数松果的教案8篇
★ 二的写法教案8篇
★ 数字六的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