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小组活动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教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效果,以下是92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自然角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自然角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小小民间工艺展”,使幼儿初步萌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民间工艺品,培养自信心。
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民间工艺品的表现形式,学会欣赏其独特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民间工艺品的实物、图片、音像等有关资料。
2、师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布置“小小民间工艺展”。
3、活动区摆放各种幼儿操作材料(如剪纸用的剪刀、彩纸、橡皮泥等)。
活动建议:
1、组织参观、交流
(1)组织幼儿参观同伴的作品及各自带来的实物、图片等。
(2)鼓励幼儿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民间艺术作品,并相互交流。
2、观看录像如杂技、捏面人、剪纸等民间绝技表演。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继续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民间工艺作品。
附介绍
民间工艺
?扎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蜡染〕古称“蜡频”。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之一,历史悠久。蜡染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图案或花、鸟、虫、鱼、几何图案等,青底白花,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草编〕草编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产区有山东、浙江、广东、河南等地。广大农民和艺人利用当地的玉米皮、席草、茅草等丰富的地方资源,编成帽、花篮、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种花色繁多,质量优良,富有朴素雅致的风格,在国内外畅销不衰。四川的棕编,浙江的麻编,也以它们坚实耐磨,轻松舒适的传统特色著称于世。
?布玩具〕布玩具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很早以前,潍坊广大乡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活用品,来美化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潍坊布玩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是一个受各国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潍坊布玩具种类繁多,工艺精巧。它将形、色、情、意融为一体,构思新奇,夸张合理,具有对比鲜明、造型生动逼真等特点。用彩色丝绸、绢缎、绒布、皮毛、彩线、金银线、空心珠等,经过细致的手工劳动,精心缝制而成。有缝绣虎头鞋、帽、猫头鞋,把胖娃娃扮得威武漂亮,寓意消灾避难,健康成长。后来这种民间工艺,逐渐变成商品,出现了专门的手工艺人,并且常年制作,祖辈留传。现在潍坊的布玩具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自然角活动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喜欢摆弄、操作。我园正处农村,“狗尾巴草”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比较熟悉的一种秋冬季植物。结合我园课题《乡镇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研究》,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综合活动《狗尾巴草》。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
教材简解
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狗尾巴草,探索其多种玩法,体验活动的快乐。
2、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狗尾巴草多种玩法。
难点:把狗尾巴草当作画工具,愿意和同伴一起在“大舞台”上选择颜色作画。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狗尾巴草(插在花泥上)、颜料水、作画的“舞台”(在塑料板上贴上宣纸)、抹布、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散步时见过狗尾巴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狗尾巴草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草,快来摸一摸、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幼儿观察、讲述)
2、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操作课件,引出名称——狗尾巴草。)
3、狗尾巴草长在哪里呢?(待幼儿讲述后,观看课件)
4、师小结:原来大树下、小河边、墙角边都长着狗尾巴草,它呀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那你们有没有和狗尾巴草玩过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为引出下一个环节“玩狗尾巴草”作了铺垫。)
(二)玩一玩狗尾巴草
1、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狗尾巴草,你可把它变成什么?怎么玩?快来试一试!(幼儿手拿狗尾巴草自由玩耍。在这过程中发现有特别的玩法时,就引导全体幼儿一起做一做。)
2、(师手拿狗尾巴草作跳舞状)看,现在狗尾巴草在干什么?我们也一起来跳一跳。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发孩子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了他们探索狗尾巴草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游戏活动能够面向全体,能力差的、胆子小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同时又为下一个环节“染色、作画”作了铺垫。)
(三)幼儿作画
1、演示
师:狗尾巴草呀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在舞台上跳舞了!看,它要穿衣服了(示范染色),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衣服穿好了,跳舞开始了(师边念儿歌边作画)狗尾巴草跳累了,休息一下,看!舞台上留下了一幅美丽的……(画)。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幼儿作画”打好基础。)
2、幼儿操作
师:看,后面有个大舞台,快让你们的狗尾巴草也穿上漂亮的衣服跳舞吧!
(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重点,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我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
(四)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师:快和好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狗尾巴草跳完舞后,留下的画像什么?
(此环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间,一方面体验交流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听、看、想,积累更多知识经验。在这个环节中,他们不受干扰,说自己想说的,看自己喜欢看的。师幼互动交流评价,可让幼儿在自我表达中,在听同伴,听老师的建议中,在思考中提高语言能力、扩展思路、提高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能力。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评价是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自己的画,有的说同伴的画,大家在相互交流中,感到十分的有趣,得到许多不同的启发。活动在自我展示,体验乐趣与成功中落幕。)
自然角活动教案篇3
教育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尝试运用听、看等感官探究问题。
2、培养幼儿初步分辨不同声音并进行对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门铃若干(小狗、小鸡、小鸭),外观一样的彩色房子模型四个(其中一个是干扰)
活动过程
1、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声音的不同。
师:今天有几只小动物来看咱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快来看一看,都有哪几只小动物来了?
幼:小狗、小鸡、小鸭。
师:小动物可喜欢小朋友了,它们特别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快来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但是玩完游戏后要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幼:小动物能响。
师:小动物都能发出响声,它们的声音一样吗?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鸡是“咣当咣当”的。
幼:小鸭是“叮当叮当”的。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门铃声音,用操作尝试匠方法分辨不同的声音。
师:三只小动物是特别好的好朋友,它们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建了三栋一模一样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样,小动物们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家。于是他们的.妈妈就想了个办法,把每座房子都装上门铃,每家门铃的声音都不一样,每只小动物身上都带着一个和自己家门铃声音一样的门铃,这样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现在,你们赶紧猜一猜,这几座房子都是谁的家。
幼儿晃动手中的小动物,将小动物身上的声音与各房子的门铃声相对应。幼儿猜出门铃声后,教师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小动物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晃动小动物。
3、听声音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鸡、小鸭、小狗已经和小朋友们玩了很长时间游戏了,他们的妈妈想让自己的宝宝回家休息一会儿。现在,请小朋友听到门铃声后将动物宝宝送回家,可千万别送错家哟。
动物妈妈晃动门铃叫小动物回家,幼儿送小动物回家,教师个别指导。
4、巩固幼儿经验,再次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动物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他们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动物再领回来,每个小朋友领一只小狗、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强调“一只”)
老师引导幼儿领小动物。
师:刚才动物妈妈趁小朋友领小动物的时候,悄悄地搬家了。还好,动物妈妈在搬家的时候把它们的门铃也一起带着了,咱们再来听听搬家后小动物家的门铃声音吧。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再送它们回家吧。
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送动物回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互相纠正。如,这里怎么又有小狗又有小鸡呢?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间房子到底是谁的家。晃动门铃,引导幼儿将声音进行对比。
活动延伸
科学活动:门铃声音从哪来。
引导幼儿将门铃拆开,感受制作材料,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自然角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意识和责任感。
2、引导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根据歌曲旋律自编动作,真切自然的进行表演。
3、引导幼唱出叙事歌曲流畅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及录音带。
2、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片两幅。
活动建议: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分析歌词内容。
2、师幼共同听录音,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并说出歌词内容。
3、引导幼儿边拍手边说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节奏和歌词内容。
4、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唱出叙事歌曲流畅的特点。
5、请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和音乐旋律自编动作,真切自然的进行表演。教师要帮助幼儿分析歌曲中小鹏友的心情,要用声音、动作、表情表现出第一段中小鹏友着急的心情和第二段中给小树苗浇水的迫切心情。
活动延伸
故事《森林王国哪里去了》
附故事
森林王国哪里去了
从前有个森林王国,整个国家都覆盖密密的森林。森林挡住了各种妖魔鬼怪,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老国王为了保护森林,订了一条特别法令:乱砍树木的人,一律严加惩罚。法令下达后,全国上下,没有一个人敢违返。一次,王子打猎,踩坏了30棵树苗。老国王知道后,气得马上反王子抓来,教训他说:“森林保护我们,没有森林,一切都完了!”说完,当着大家的面,对王子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作为警告。
后来,老国病倒了,临死前再三嘱咐:“特别法令不能改!”
老国王死后,王子当上了国王,他一接位,马上下令:把森林砍光,建造高楼王国。命令传下后,大树一排排倒下去,高楼一座座建造起来。没过多少年,森林王国变成了高楼王国,树木一棵也没有了。新国王看着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大厦,得意极了。
可不久,烟囱里的黑烟像黑龙在天空翻滚,高楼王国到处灰尘飞扬。雨魔喷下倾盆大雨,大水淹没了高楼和庄稼,卷走了人和牲中,百姓们纷纷聚集在王宫门前,要求栽种树苗。
新国王说:“谁要种树木,我就砍他的`头!”雹妖咂下大块大块的冰雹,高楼大片大片地倒下,庄稼被砸得稀烂稀烂。大臣们在王宫向国王请求允许重新植树造林,新国王气坏了:“谁再说植树造林,我就严厉惩罚他!”大臣们吓得一个个不敢作声了。
没有了森林,各种妖魔鬼怪都出来为害了,田里又收不到粮食和棉花,老百姓没有了吃的和穿的,一个个都逃荒走了。大臣和卫兵也都溜走了。新国王饿得咕咕叫,可再也没有一个人理他了。
沙怪喷出滚滚黄沙,面狂笑着大叫:“森林没有了,这儿是我的天下啦!”沙怪喷出的黄沙越盖越厚,王宫也渐渐地被黄沙埋没了。新国王只得逃出王宫,可没走几步,就陷进了黄沙里,再也走不动了。
不多久,黄沙把王宫和新国王一起吞没了,整个王国变成了一片沙漠。
自然角活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鱼宝宝,你怎么哭了、
活动对象:
幼儿园小班
设计意图: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环境主人。因此,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幼儿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历史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所以环境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活动目的:
让幼儿通过帮“鱼宝宝”解决污染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的环境意识,并养成从小就爱护环境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污染的池塘中无力游动的小鱼和一个舒适、整洁的池塘中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
2、布置“脏池塘”的场景(大盆中放入一些污染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幼儿观看污染的池塘中无力游动的小鱼和舒适、整洁的池塘中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
2、教师启发幼儿思考:鱼宝宝怎么哭了?怎么不理我们?
3、师生一起小结鱼宝宝哭的原因:池塘里的水又脏又臭,鱼宝宝快死了。
二、让幼儿帮助“鱼宝宝”寻找原因,并讨论怎样把家变干净、整洁。
1、让幼儿观看“池塘边”的环境。师生一起小结出“工厂水流入池塘”、“工厂排放废气”、“垃圾倒入池塘”、“工地车往池塘倒沙土”等使池塘变脏变臭的原因。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鱼宝宝”的家变干净。
三、延伸活动:学鱼宝宝游泳。
自然角活动教案篇6
教育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t: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幼儿讨论
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五、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自然角活动教案篇7
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用语言、动作表达。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观察,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方式表达出来;难点是: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以及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自然角里的小乌龟,记住一些小乌龟的特征。
2、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张(一只乌龟躲在草丛中却露出头和尾巴)、乌龟实物若干(分别摆放在三个不同的环境下:有在水里的、有在沙子里的、有在地上的)。
设计理念
以观察方法来层层加深对乌龟的了解,重在思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发展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乌龟养在我们的自然角中,可以经常去看看,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我挑选了这一节课,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活动生动、有趣味性。科学活动一定要体现出它的探究性质来,尤其在活动中要帮助孩子从一些表面化的深入到内在的了解,从了解乌龟的外形到它的习性,本次活动可借助:观察、讨论、提问、再次观察、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觉得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观察探究乌龟上。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通过寻找、观察乌龟的局部,引导幼儿猜猜是谁?
1、出示背景图片。
(1)师:有只小动物在草地上,要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它已经藏好了,我们去把它找出来吧!
(2)师:仔细找找,它藏在哪里?猜猜它可能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将草拿开边揭晓答案: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哇,原来是只小乌龟哎。
(二)请出乌龟,初步观察乌龟的外形特征。
1、请出乌龟们。
师:小乌龟带着它的好伙伴来啦,我们去和它们一起玩吧!注意玩的时候不要弄疼痛它们哦。
2、幼儿观察。
(三)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乌龟观察结果。
师:小乌龟们玩累了,让它们休息会吧!谁来告诉我们,你刚刚看到的乌龟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补充回答)以下顺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回答调整,幼儿讲到什么就点什么,将知识点一个个突破。
1、对乌龟的头的观察结果。
(它有一个头)什么样的呀?(很小,尖尖的)如果你摸到了它的头会怎么样?(缩进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缩头的样子。(幼儿做动作)
教师对乌龟的头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很小又尖尖的头,如果碰到了还会这样缩起来呢!
2、对乌龟的壳的观察结果。
(有一个壳)上面有些什么呀?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对乌龟的壳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壳,上面一块一块的,摸上去很硬的,可以保护我们的乌龟不受伤害。
3、对乌龟的腿的观察结果。
(还有腿)数数看有几条腿?摸上去怎么样?
教师对乌龟的.腿小结:乌龟还有四条腿,腿上有像鱼鳞一样的东西,所以摸起来是毛毛的,碰到了也会缩进壳里面。
4、对乌龟的尾巴的观察结果。
(有条尾巴)长的短的?粗的细的?
教师对乌龟的尾巴小结:它还有一条又短又细的尾巴。
(四)再次观察,重点引导观察乌龟所在的三种环境。
师:你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小乌龟都待在哪里的了?(以下顺序也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抽取)
1、在水中的乌龟。
(水里)在干吗?(游泳)一起来学学乌龟在水里游泳的样子。
2、在地上的乌龟。
(地上)在干吗?(爬)一起来学学乌龟在地上爬的样子。
3、在沙子里的乌龟。
(沙子里)它在干吗?(睡觉)
4、教师小结:我们的乌龟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而它待在沙子里是因为在冬眠。
(五)了解乌龟的饮食。
1、师:你们知道乌龟吃什么吗?
2、师小结:乌龟喜欢吃肉、小鱼、香肠和乌龟饲料。
(六)师幼一起游戏。(套用《网小鱼》歌曲)
附歌曲:河里乌龟游游游,摇摇尾巴,缩缩头,一块游,一会爬,好像快乐的小朋友。(游)——(吃)——(缩进壳中)——(游回家)
反思
本节活动课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小乌龟,后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观察乌龟的环节,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作为一堂科学课更是以两次观察将乌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了解个透彻。第一次观察时幼儿只注意到乌龟的外形,是一些比较外在的东西,然而经过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第二次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带往了解乌龟生活习性的方面。活动的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乌龟的主要特征和习性呈现以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小百科:乌龟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有时特指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
自然角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